甄嬛传:甄嬛成为废妃后,雍正为何还会宠幸她?
迪丽瓦拉
2024-11-17 12:12:51
0

原标题:甄嬛传:甄嬛成为废妃后,雍正为何还会宠幸她?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白居易的一首《长恨歌》,道出了那些正当宠的后宫佳丽所享受的殊荣:后宫三千人,皇帝专宠一人。

可是古时封建王朝的皇帝又有天子之称,皇帝如天,阴晴不定。

喜一妃子时便可百般恩宠,可不喜时,纵使曾经是情深似海,到头来也依旧是“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曾经后宫三千宠爱聚一身,等到恩宠过去,自己终究还是成为了那被冷待的剩下三千人之一。

历朝历代,恐怕没几个皇帝知道自己妃子的数目,能入皇眼的只有寥寥几人,而能够一直受到专宠的更是少之又少。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甄嬛便曾因为酷似已逝的纯元皇后,而受到雍正皇帝的专宠。

雍正这位一国之君也曾口中含情脉脉地唤道:“菀菀”,甄嬛也曾以为自己遇到了良人。

可待到皇后以纯元故衣陷害甄嬛,听到了至爱之人亲口承认的:“菀菀类卿”。

甄嬛终究得知了自己不过是已逝纯元皇后的替身,她方才知道,所谓真情不过是一厢情愿,自己只不过是某个人的替代品。

万念俱灰之下,甄嬛前往甘露寺修行,并下定决心终身不回宫。

可本要恩断义绝,奈何世事无常,甄嬛最后还是设计让雍正再临甘露寺。

雍正登上甄嬛所在的凌云峰后,看到因为生病虚弱无比的甄嬛,雍正没有让甄嬛好好休息,忙的第一件事却是宠幸甄嬛。

本是皇宫中的逍遥璧人,却终究还是渐行渐远。

那么,甄嬛决意不回皇宫,又为何转变想法急着回宫?而雍正明知道甄嬛体虚,为何刚到凌云峰,就忙着宠幸虚弱的她?背后的原因,让人直叹太扎心。

为“小叔子”骨肉找备胎

雍正上了凌云峰后,尽管甄嬛体弱身虚,却仍急着加以宠幸。

说到底还是甄嬛刻意诱导,要让雍正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及时宠幸自己。

而背后深层的原因却是扎心无比,曾经情投意合的爱人,如今在甄嬛的眼中,仅仅是为自己腹中小叔子的亲生骨肉寻一个备胎。

甄嬛在凌云峰许久未曾得雍正宠幸,而她肚子里怀的孩子却是小叔子果郡王的骨肉。

真实历史上,果郡王的原型果亲王允礼和孝圣宪皇后两人之间自然不存在任何私情,有的仅仅是嫂子和小叔子的关系。

以雍正的多疑,果亲王也不敢生出半点别样心思。

而在原著《后宫.甄嬛传》和电视剧《甄嬛传》中,果郡王却当真是动了情。

这俩人彻底逾越界限,发生在甄嬛被贬甘露寺后,而他们的第一次相见,却是在甄嬛当宠,游玩于圆明园内。

这一日,甄嬛带着丫鬟浣碧在园内闲逛。

突然,传来一声惊响,两人被吓了一跳,随后再抬头一看,竟然是有人一箭双雕,射了两只鸽子下来。

原著中是这般描述甄嬛和浣碧两人的反应:

甄嬛问道:“是皇上在园子里练骑射吗?”

小夏子说明了是果郡王射出的箭之后,浣碧则是赞道:“素闻果郡王擅于琴棋诗画,没想到箭法也如此的准”。

这一次圆明园初见,说来倒也似乎是命中注定。

甄嬛后来爱上了果郡王,妹妹浣碧则是嫁给了果郡王做侧福晋,姐妹俩的命运和姻缘线都和这个男子紧密相连。

圆明园初见后,果郡王就对甄嬛有了特殊的想法。

可在得知了甄嬛是自己的嫂嫂后,他只能将这份心思暂时压在心头。

可是待到甄嬛被贬甘露寺后,果郡王却又起了念头。

果郡王以为后宫佳丽三千,兄长雍正也不至于惦记一个远在甘露寺的被贬妃子。

于是他选择放纵自己的爱恋,开始追求起甄嬛。

果郡王看出了甄嬛思念女儿的心情,他赶到甘露寺,为甄嬛送上女儿胧月的画像。

假借着这一名义,果郡王步步为营,渐渐赢得了甄嬛的芳心。

此时的甄嬛,其实是正身处于人生中最绝望的时刻。

甄嬛全家包括甄嬛的父母都被贬去了宁古塔流放,甄嬛父亲更是身患鼠疫,生命危在旦夕。

而甄嬛自己,更是被昔日的情郎一句“其实能有几分像菀菀,也算是你的福气”彻底伤透了心。

在怒气怨气下,甄嬛甘愿苦守甘露寺,化身尼姑,法号莫愁。

在甘露寺里,甄嬛也不是安享清福,失去了皇帝宠幸,又有几人会再度看重这位曾经受宠的妃子身份。

甘露寺内甄嬛受尽欺辱,甚至堂堂皇帝妃子被诬陷成偷窃赶到了凌云峰上独居。

在大雪天里,甄嬛抱着虚弱的身子赶路,险些身死。

这时候的果郡王,以一个深情、担当的暖男形象出现在甄嬛身前,他不在乎甄嬛的一切过往,单纯的一腔深情。

这让此时已经失去了家族,失去了地位,失去了一切的甄嬛,心中如何不荡起波澜。

最终,甄嬛在拒绝了果郡王数次后,终究还是被对方的一腔热血所打动。

两人忘却了一切世俗的束缚,选择了遵从本心,甚至甄嬛怀上了果郡王的孩子,而果郡王也想出了用私奔来争取幸福的自由之路。

以现代人的观点去看,为了爱情不惜抛弃自己现有的亲情、事业、名声,一心要和嫂嫂甄嬛在一起,这无疑是背离三观的做法。

而在古代,这种做法更是荒诞不羁。

帝王高高在上,哪怕是果郡王,也应该要勿忘皇恩,可他却大胆包天到迷恋嫂嫂,这不符合女子的三从四德,更不是君子之风。

所以,不论是从何角度来看,果郡王和甄嬛的关系,都是禁忌的。

一旦暴露,两个人必定会身败名裂,甚至是死无葬身之地。

不论过去,不论未来,更不论一切世俗的因素,甄嬛最开心的日子无疑就是和果郡王厮守的这段日子。

可是果郡王奉命前往滇藏,两人不得不暂且分开。

果郡王定下了四十天的约定,等到他回来,他便会带甄嬛远走高飞。

从果郡王离开的第一天起,甄嬛便开始期待着果郡王归来的日子。

可是她没有等到果郡王回来,等到的却是温太医从皇宫中带出来的消息:

果郡王乘船过黄河时,船体散架,人也葬身河底。

得到这个消息后,甄嬛悲痛欲绝,好不容易寻得的救赎,如今却已经离自己而去。

可腹中胎儿此时又该如何安顿,却成了甄嬛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甄嬛以为果郡王已死,自己和他的孩子就是果郡王唯一的骨肉,断然不可以打胎打掉。

可孩子生下来自己多月没和雍正亲近过,一个废妃,在甘露寺有了身孕,自己如何甄嬛不在乎,可孩子的未来甄嬛却在乎。

其次,甄嬛对果郡王的真实死因很是在乎。

雍正绝算不得一个宽厚之主,他先除去功臣年羹尧和隆科多,又流放了甄嬛的亲人,可见其多疑性格。

此时听闻爱郎意外身亡,甄嬛很难不怀疑是雍正派人处死这个对自己皇位有威胁的弟弟。

正是为了给果郡王报仇,同时也为了给自己和“小叔子”果郡王的亲生骨肉寻得一个身份,甄嬛才会费尽心思让雍正远赴甘露寺凌云峰上。

虽然自己体虚,依旧急不可耐对雍正加以诱惑,要雍正宠幸虚弱的自己,给腹中胎儿寻得一个备胎父亲。

精心设计挑动帝王心

甄嬛再见雍正,其实是不难的,雍正嘴上说着甄嬛像菀菀,是甄嬛的福气。

可说到底,他对甄嬛还是有独属于甄嬛的感情。

就算这份感情占比不多,单纯是甄嬛和已逝的纯元皇后酷似的面貌,雍正就舍不得将甄嬛关甘露寺一辈子。

而尽管甄嬛全家被雍正流放到了宁古塔,自己也认清了自始自终只不过是他人的替代品。

可甄嬛起码刚开始去甘露寺前,还是想过再回皇宫的。

因为甄嬛从宫中带走了皇帝送给自己的长相思,所谓长相思,指的是雍正送给甄嬛的古琴。

而长相思之名恰好也应了一种说法:甄嬛仍会思念着他,尽管已经是被废。

甄嬛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当时仍有一丝情分,另一方面则是她也知道,自己未来唯一的出路说到底还是在雍正身上。

她带走长相思,便是为了让雍正认为,自己心中仍然有他,给自己将来归来留下一个铺垫。

正因为两人虽然撕破恩恩爱爱的假面,但至少没有彻底撕破脸皮,这才给了甄嬛重回皇宫的机会。

而雍正也会借甄嬛打点好的关系,在苏培盛和沈眉庄给出的台阶上顺势答应了去甘露寺祈福,顺带见一见甄嬛。

在见雍正前,从自己的穿衣打扮到一言一行,甄嬛全部事无巨细,算的清清楚楚。

等到皇帝来时,他所见到的甄嬛,无疑是完全契自己心意的完美女子,雍正很难不被诱惑而宠幸甄嬛。

事实也的确如此,到了甘露寺后,雍正从住持的口中得知了甄嬛吃了很多苦。

在甘露寺的日子很不好,同时他也得知了甄嬛如今病重,一人独居于凌云峰上。

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雍正愿意顺着别人给的台阶来见甄嬛,无疑对甄嬛心中是有情意的。

得知甄嬛病重,雍正自然要亲自见一见,他到了凌云寺,却忍不住被眼前精心设计过的甄嬛所吸引。

三年未见,好不容易久别重逢,本身就难免会平添吸引力。

而甄嬛身着一身僧衣,头发上传来的茉莉花香更是雍正酷爱。

一切的因素凑到一起,让雍正再也按捺不住。

除了外表,甄嬛为了回宫,言语上也是百般顺从,雍正发现甄嬛不但没有怨恨自己,反而还不忘为自己祈福。

这不免让雍正对自己废了甄嬛,将她一人丢在甘露寺而心怀愧疚。

原著《后宫.甄嬛传》是这般描述甄嬛的伪装:甄嬛倒在雍正的怀里,啜泣道:“四郎、四郎——我等了你这样久!”

此时的甄嬛虽然是得知果郡王身死后得了场病,身体虚弱得很。

可为了孩子,为了自己的爱人,甄嬛还是假作深情。

一夜春宵过后,甄嬛回宫和孩子身世,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虽然为了回宫被迫侍寝,可甄嬛实际上对这一次的宠幸充满厌恶,在侍寝后,她更是泪流满面。

原著中这般描述甄嬛的心思:“估摸着玄凌快要睡醒了,方才任由泪水恣肆滑落,一滴一滴滴落在玄凌的背心。”

雍正以为她是因为自己三年的被弃而伤心,道:“嬛嬛,方才你为朕落了三十七滴眼泪。”

可他却不知,甄嬛是因为恶心而落泪的。

自己身怀果郡王之子,如今果郡王已经身死,可自己却不得不假意逢迎,带着身孕去侍奉别的男人,甄嬛的尊严和骄傲都因为这次侍寝而毁于一旦。

为了所爱,甄嬛不惜付出了自己的尊严和骄傲,而这次甘露寺之行,曾经的白莲花也彻底黑化。

后来的甄嬛在宫中步步为营,甚至亲手杀死了皇帝。

或许直到那一刻,她才洗清了这次事件的耻辱。

雍正自以为自己是皇帝,便有了生杀大权,哪怕是对所爱的人,依旧不管不顾对方的情绪,自己到头来落得一个被自己的女人所杀,倒也是合情合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之子。他在位前期,重用名臣贤相,经过他的励精图治和大臣们的辅佐,最终开创了...
原创 唐... #我要上条# #历史有知识# ? 编辑 @刘个小心心 ? 李治是大唐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在位34年。而...
原创 有... 徐渭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在明朝甚至有三大才子之称。他少年时期的一些故事可能大家都听过,就像我...
原创 秦... 看过《 皓镧传 》的观众可能对 聂远 扮演的 吕不韦 印象很是深刻,睿智而又有勇有谋,眼光独到、慧眼...
党史百年天天读 ·11月19日 重要论述 1981年11月19日 邓小平在会见罗马尼亚政府第一副总理丁卡时指出:现在我们农村的情况...
原创 他... 标题:他是北宋一代名臣,却阴差阳错的当了宋徽宗在位时权相蔡京的伯乐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宋时期的政坛...
原创 日... 众所周知日本天皇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日本的国家元首,虽然 在《和平宪法》颁布后日本天皇由日本的国家元首...
原创 日... 斋王制度是古代日本的一种宗教祭祀礼仪,自江户时代以后,除皇室贵族及寺院僧侣之外的民众,都可以享有此项...
原创 原... 如果孙权将关羽释放,刘备还会发动夷陵之战吗?答案显而易见 在古代,除了达官显贵,大部分在江湖上漂泊的...
原创 王... 我们在看历史书或者武侠小说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么一句话:“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
原创 她... 1934年10月,因为王明的“左倾”主义影响,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告终,红一方面军也被迫...
原创 夏... 如果把夏商两个朝代连在一起看,就会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 他们不光给君主取名的方...
原创 历... 传统侠义小说中的大奸臣,在杨家将中,公报私仇,致未予以接应,致使杨继业撞死在李陵碑前还暗中杀害了杨七...
原创 史... 汉武帝时,先是张骞出使西域,后又用兵中亚,于是汉朝对中国以西区域大致情况比较了解。司马迁在《史记·大...
原创 南... 曹操赤壁战败以后,率曹军主力返回北方,而留下曹仁、徐晃、乐进、满宠、文聘等人驻守荆州。其中曹仁、徐晃...
原创 此... 在我们的印象中,皇亲国戚比一般人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坐拥金山银山不说,还拥有着非凡的地位,就因为天生就...
原创 晚... 封建制度之所以必然趋向灭亡,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封建制度的愚昧性。在清王朝被推翻之后,我国的思想也...
原创 商... 文 史书自赏 编辑 史书自赏 ?——【·前言·】——? #历史开讲# 商朝 (公元前1600年-公...
原创 一...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建立过丰功伟绩的帝王,也有很多以美德懿行著称的皇后,如:汉朝的卫子夫、唐朝的长孙皇后...
原创 三... 明朝天启大爆炸是一起极其神秘且影响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于这起事件及其中的一些奇异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