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日本天皇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日本的国家元首,虽然
在《和平宪法》颁布后日本天皇由日本的国家元首变成了国家象征,
但是沦落后的天皇在日本国内仍然有非常崇高的社会地位。不知道大家好奇过没有,为什么日本曾经的最高统治者会被称之为天皇?这和我国之间又是否有关系呢?
答案是肯定的,“天皇”一词
最初特指我国神话传说中的天皇氏,
相传他是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捏土造人之后的第一个人类君主,也是伏羲氏乃至炎黄二帝的先祖,华夏民族的血缘之源。不仅如此,拿天皇作为君主称号的最早也不是日本,而是中国历史上的天皇大帝,唐高宗李治
李治在位期间武功赫赫,唐军先后攻灭高句丽、西突厥、百济等国,不仅平定漠北还用兵西域,使
唐高宗总章年间唐朝版图达到惊人的1237万平方公里,为汉人王朝之最。
国家在唐高宗这一时期风调雨顺、歌舞升平、万国来朝,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朝上国
为了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麟德二年唐高宗李治携皇后武则天封禅泰山。上元元年(公元674年)
李治觉得“皇帝”这个称号已经配不上自己,便下旨由皇帝晋位为“天皇”,意思是与天齐平。他还将皇后武则天晋封为“天后”,
自此国家进入了天皇天后二圣临朝的局面,直到永淳二年李治驾崩,谥号“天皇大帝”
李治在位时期,恰逢中国和日本第一次爆发战争,史称
白江口之战
。这场战争
唐军以少数的兵力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不仅确立了唐朝东亚霸主的地位,
也让日本意识到了中国唐朝的强大。自此之后,日本先后十多次派遣遣唐使入华,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和政治体制、军事,后来直接变成了有样学样的抄袭
除了大家熟悉的文字、茶道、建筑风格外,日本人还抄袭了地名。
日本京都最初规划时被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取名“洛阳”,西部取名“长安”
,由于“长安”地处沼泽,还没有开始建就荒废了,于是京都只修建了“洛阳”,因此京都又被称之为“洛阳”。之后日本的大名便将控制京都称为“
上洛
”
,就是去“洛阳”的意思
不仅如此,1868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后将江户改称为“东京”,
抄袭的就是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
日本人在抄袭地名的同时也抄袭唐朝的官僚体系,官名,自然也对当时李治天皇的称号垂涎三尺,只是李治在位时日本不敢堂而皇之的挪用。永淳二年(公元683年)李治改年号为弘道,并于同年驾崩,第七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
为了拍李治的马屁,李显决定不沿用天皇称号,以彰显李治的特殊性和神圣性
6年后也就是唐睿宗永昌元年(公元689年),日本持统天皇才颁布了由日本天武天皇制定的《飞鸟净御原令》,
日本统治者对内开始自称天皇。持统天皇还一口气将之前所有的日本统治者都追封为天皇,
比如推古女王追封为推古天皇,天武大王追封为天武天皇,一直追封到他们老祖先神武大王(神武天皇)
虽然日本统治者自称天皇,但是不敢在中国皇帝面前卖弄,
所有遣唐使和之后的日本使者在中国皇帝面前都称他们的天皇为大王或者国王,
中国王朝也不止一次敕封日本的实权统治者为国王,其中就有足利义满、丰臣秀吉等人。当时的中国皇帝压根就不知道日本还有一个天皇存在
一直到清朝末年
日本明治维新后,中国皇帝才知道日本统治者对内自称天皇,
而
日本统治者对外开始自称天皇,是在1936年侵华战争前后,
当时中国早已结束了帝制进入了共和时代。所以在中国有皇帝的时候,日本统治者自始至终没有公开以天皇的身份自居,因为他们这个“天皇”的称号得来的名不正言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