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多数人的印象中,慈禧是一个狠辣、擅用权谋的恶毒女人。慈禧原名叶赫那拉氏,在清代那是正儿八经的贵族血统,分属满族八旗中的正黄旗,正是这样一个出身名门,尤其是在号称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时代,她能仅以一首诗便成了小学课本上的“诗人”,这又是什么情况呢?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慈禧太后的经历。她在17岁时被清代皇帝例行的选妃选中进宫,成为紫禁城中的兰贵人,也叫懿贵人。皇室是极为残酷的,宫内所有人员与外界的联系都被监控、限制,年幼的慈禧在冷寂的皇宫中意识到唯有掌控足够的权力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慈禧是咸丰帝的妃子。在清代咸丰帝时期正值两次鸦片战争,国家内忧外患:前有纵横山东、河南、江苏等地的捻军起义,后有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军盘踞长江以南,国家赋税重地两江、浙闽数省遭到严重破坏,外有英法联军自南而北沿海奸淫掳掠,甚至攻破北京城,令整个清廷颜面大失。
咸丰帝又体弱多病,难以应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朝事,如此一来便不可避免的把朝廷的事物与枕边人沟通,也许是从小出身贵族世家让慈禧有一一般人难以企及的见识,也许是从小受到贵族家庭的耳濡目染让慈禧有非同寻常的见识,总之,出于种种原因,慈禧在对朝廷事物的认知与决策上逐渐得到了咸丰皇帝的认可。
也正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慈禧逐渐参与到政治事物的决策中,与之相伴的便是她的地位日渐提升,从一般的妃子升到了贵妃,而在生下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之后这一地位便愈发稳固。
慈禧太后对于国策处理的理解还是不错的,譬如在太平天国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之际,受困于原有八旗骑兵腐朽不堪,果断的向咸丰建议各地组织团练以求自保,正是这一政策的实行促使湘军、淮军等地方势力的崛起并就此剿灭了南北农民起义。
在咸丰帝死后,更是联合慈安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处死了咸丰帝留下的八位顾命大臣,从走向帝国全力的核心,并一步步成为清政府的实际掌权人。
也许是在历经权力争斗中的残酷之后意识到真情与善良的美好,又或许是引以为表树立以孝治国理念的需要,慈禧写下了这首名传千古也是她唯一的诗作: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此诗作于其母70大寿之际,因为宫中事物繁忙,慈禧无暇回家为母亲祝寿。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和愧疚之感,慈禧除了置办众多的礼品之外还写了这首诗。本诗情真意切,表达的情感朴实真切,已经被现阶段小学教育课本收纳。
这句诗可谓是道尽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最伟大的情感——孝道。如果说爱情是男女之间出于互相仰慕、吸引那么父母之余儿女的爱是最无私最没有目的的爱。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纵然是生活里恩爱非常,亲密无间,可一旦遇到难以抗拒的灾难甚至是些许挫折,夫妻之间的感情也可能分崩离析。
父母之于孩子的爱则截然相反,我们听过见过或者是经历过太多的例子,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父母都会无条件的迁就、包容孩子。如电视剧《青瓷》中的张仲平对“背叛”自己的孩子毫无条件的包容,甚至为此不惜和他的“金主爸爸”颜若水决裂,只为换取徐艺的回头。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慈禧太后正如本文开头一样,是一个狠辣的毒妇而忽略了她也曾经为人父母的实际。但正如镜子有两面一般,人的好坏不能简单的下结论,纵然是她最后毒死了自己的亲侄子光绪帝,对内镇压起义或者诛杀大臣毫不留情。
可是这样冷酷无情的人怎么会写出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情真意切的诗句呢?也许冷酷无情是她为了在惨烈的后宫竞争中不得已得到的伪装自己的面具,若还是妇人之仁她又怎么能在惨烈的后宫竞争中胜出呢?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人物的评价各有各的见解。普通人对于事物的判断亦复如是,每个人的判断都只能根据自己的学识、经历得出自己的看法。要想真正得到客观、准确、真实的看法便依赖于两点:一判断方法准确且不受到主观因素如情绪、见识等的影响。二对于可能影响判断的材料掌握充分、真实。
回到本段标题,慈禧太后从我们后人的视角来看无疑是一个狠毒的女人无疑,可我们有没有受到其他人的观点影响呢?有没有掌握更多的关于她的真实材料呢?如果没有,我们可以采用主流的看法,但是自己心里一定要保持一个疑问。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关于孝道的讨论更是深如瀚海。从《诗经》中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到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等,留下了太多的千古名篇。
西太后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像是对天底下父母对于儿女的情感做了一个深切的总结。父母一切都为了孩子,可到头来,有多少孩子能够回报父母呢?孩子是永远对不住父母的,请记住这句话。如果有空,多给父母打打电话,言语恳切的理解他们的唠叨,因为他们真的不容易。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