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在历史上常被描绘为性格豪放、直来直去的人,但在婚姻问题上,他却颇有几分“势利眼”。娶妻之事他自然不愿将就,而命运又给他安排了一个特殊的际遇——“天上掉下个夏侯妹妹”。这样一位身份高贵的女子忽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又怎会毫无反应?要知道,这位夏侯氏姑娘并非寻常女子,她名义上是夏侯渊的侄女,实际上却被夏侯渊视为亲生女儿般疼爱,其出身和地位可谓尊贵不凡。
要理解这一段姻缘,先得谈谈夏侯渊其人。关于夏侯家与曹氏一族的渊源,自古便有争议。有人甚至猜测曹操的父亲曹嵩,本为夏侯氏一脉,后来才被宦官曹腾收养。虽然这一说法至今没有定论,但曹操始终厚待夏侯氏子弟,这却是铁一般的事实。夏侯渊,字妙才,是一位文武兼备的骁将。他追随曹操起兵后,屡建奇功。尤其是在官渡之战中,他负责粮草运输,保证了曹操大军的供给,这对最终战胜袁绍起了关键作用。后来的征伐与叛乱平定中,他常以轻兵制敌,机动迅捷,甚至有人称赞他“三日可行五百里,六日可赴千里”,其战法令人叹服。
除了战功卓著,夏侯渊的人格也为人称道。当年曹操在家乡惹上官司时,夏侯渊挺身而出,替他承担过错,堪称义气深重。再加上他对亲族格外照顾:弟弟早亡后,他宁愿让自己儿子挨饿,也要抚养弟弟的孤女。这个孤女,正是后来成为张飞夫人的夏侯妹妹。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夏侯渊对她的感情早已超越寻常亲戚。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这是乱世风云骤变的一年。曹操与袁绍的对立彻底爆发,而刘备因牵涉衣带诏一事,担心性命难保,只得与关羽、张飞匆匆逃亡。就在这一段流亡的混乱岁月里,张飞遇见了年仅十三四岁的夏侯氏少女。当时张飞已是三十岁出头的壮汉,两人的年龄差距可谓悬殊。史书记载简短:“夏侯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换句话说,当时少女出城游玩采摘,被张飞部队逮住。她表明自己是名门之后,或许是想求得释放,谁料张飞却立刻动了婚配的念头,将她迎为妻室。
从这一情节中,不难看出张飞的“势利”所在。毕竟,他三十多岁尚未成婚,却在遇到夏侯渊的侄女时立刻决定娶她。按理说,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能独自出城游玩,多半是性格活泼顽皮的“野丫头”,未必以容貌惊艳天下。但她的出身却极为尊贵,而张飞恰恰最看重这一点。史书对关羽和张飞的性格差异有过描述:“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关羽平易近人,对平民士卒很好,却轻视权贵;张飞却反之,尊重高门大姓,却对底层小民兴趣不大。于是夏侯氏的身份,极有可能是张飞娶她的最大理由。
对于这位夏侯姑娘来说,命运无疑充满讽刺。她只是随意出城,不想却意外成为敌军之妻。身不由己之下,她只能接受现实。所幸张飞虽性格暴烈,但也是一代英雄,时间一久,她逐渐与丈夫相安无事,还为张飞生下了两个女儿。这两位女儿日后竟先后成为后主刘禅的皇后,夏侯氏的地位也因此更加特殊。
她心中始终惦记着抚养自己长大的夏侯渊。等到夏侯渊在定军山战死,她悲痛万分,流泪请求张飞妥善安葬,以此报答养育之恩。后来局势继续变化,夏侯渊之子夏侯霸在曹魏朝廷中感到危机四伏,不得不投奔蜀汉。刘禅见到他时,还亲切地拉着手说:“你父亲战死沙场,那是兵家常事,并非我方先人亲手所为。况且我们还是至亲啊!”夏侯霸因此在蜀汉安顿下来,而这背后,少不了夏侯妹妹的功劳。
纵观这一段历史,我们会发现,乱世的婚姻与家族关系常常带着无奈与巧合。张飞与夏侯妹妹的结合,不仅仅是个人的姻缘,更折射出三国时代家族、权势与个人命运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