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嬴荡死于鼎下之后,表面上最具继位资格的确是嬴壮,但他最终却被处决。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使原本势在必行的王位继承走向另一条道路呢?
嬴壮,字季君,出生年份不详,是秦惠文王嬴驷的庶长子,也是秦武王嬴荡的同父异母兄长;至于他的母亲,史料并未明确记载。作为庶出之子,他在秦国贵族与朝野的各种势力博弈中,被视为最有可能承担起王位的接班人选。
秦武王嬴荡自称力士,嗜好举鼎,以力行军。公元前307年,他率军抵达洛邑,邀请自己信任的三名力士同场竞逐,比赛的对象是传说中的“龙文赤鼎”。比赛时声势浩大,鼓声、金铁碰撞声交织,众人屏息观望。不料巨鼎突然失手坠落,将嬴荡的腿部狠狠砸断,伤势沉重。那一夜,火光映在洛邑城墙上,他终因伤重不治,年仅23岁离世。
因为嬴荡生前并无子嗣,王位的继承必须在他的兄弟之间作出选择。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传统原则,庶长子的嬴壮被视为最具继承权的人选。更为关键的是,当时秦惠文王的王后以及秦武王的王后都公开支持嬴壮,立场一致地为他撑腰,王位的“正统”继承似乎已经触手可及。
然而,真正左右朝政走向的,是相国魏冉掌握的实权。魏冉心思算计,希望让自己的外甥、秦惠文王的庶子嬴稷上位。嬴稷身在燕国担任质子,燕、赵两国对他有着强大的政治支持。此外,嬴稷的母亲芈八子,作为秦惠文王的妃子,极具政治头脑,善于运筹帷幄。因此,尽管嬴壮获得两代太后以及其他势力的支持,嬴稷背后的力量实在太强大,燕、赵两国在魏冉和芈八子的协调下,最终以武力将嬴稷护送回国,代替嬴壮继承王位。
嬴稷在继位后,因年少,朝中大权落在魏冉与芈八子手中,芈八子被立为宣太后。此时,嬴壮、以及惠文后与武王后的不甘和反对情绪日益高涨。权力被夺,朝野诸侯及大臣的怨气也逐渐积累。公元前305年,天象出现彗星,似乎被解读为异象再现,给想要翻盘的人带来“天时”上的信号。于是,嬴壮等人秘密结盟,试图发动一次反叛,以争回失去的权力。
尽管他们兵力也曾一度被寄予厚望,但毕竟力量有限,最终这场叛乱被魏冉掌握的军权压制。嬴壮与惠文后、武王后等人相继被杀,武王后则被遣返其娘家魏国。史书把这场事件称作“季君之乱”,成为秦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权力斗争。
综观全局,嬴壮虽名义上最具继承资格,且得到两代太后的支持,但在魏冉与宣太后的强大势力面前,始终未能如愿以偿,最终只能带着未竟的理想走向悲剧的人生。
(参考资料:《史记·秦本纪》《穰侯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