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的乱世,诸多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梦想问鼎天下、坐上皇帝的宝位。像宇文化及、太原太守李渊、王世充等人,各自都具备相当的实力和谋略。尽管他们在战场上对手强劲、手段残酷,但最终天下的归属却落到了李家的手里。这其中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李渊之外,历史上似乎还有另一位具备统一天下潜力的英雄,只是他在关键节点少缺了一位重要的伙伴,错失了称帝的良机。
谈及瓦岗寨,必须提到李密。他当时确实是瓦岗寨的核心领袖。很多影视作品把瓦岗寨刻画成一座来自各路豪杰的汇聚场,其实那时的瓦岗寨既有一定实力,又被不少地方诸侯瞧不起,仗着对方的分散与无序,虽然后来唐初出现的许多名将如程咬金等确有出身于此,但在当时瓦岗寨更像是一支杂牌部队,被主流的军事力量所轻视。
李密之所以能够成为瓦岗寨的主帅,确实非同小可。他早年曾投靠杨玄感,后来觉得其图谋难以成事,于是改投瓦岗寨。经过一连串的战斗,他渐渐展现出高超的战术才干,同时也善于笼络人心,靠着拉拢与鼓动士卒,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统帅权威。
然而李密天生属于谋士的类型,缺乏真正的统帅气质。自从掌握瓦岗寨的军事大权后,他的心态日渐膨胀,居然下令对宇文化及发兵进攻。宇文化及所率的部队被视为隋朝正统的主力之一,双方的对抗显然不会带来好结果。尽管一时取胜,瓦岗寨的军力和士气已遭受严重挫伤。
眼见局势吃紧,王世充看准对方虚弱,便对瓦岗寨发动突袭,李密不敌,最终带着残部投降唐朝。这一挫折使瓦岗寨的势力进一步分崩离析,也让李密的统治地位再度动摇。
回望李密治理下的瓦岗寨,确有能人辈出的局面,像程咬金、徐世勣、单雄信、王伯当等人,都是在此成长起来的高手。但再多的武将也难以救他于水火,李密最终选择投降唐朝。原因并非仅是外部压力,内部的一个关键错误更是致命——他错杀了翟让。翟让原来对瓦岗寨的内部团结有一定牵制作用,被杀后,许多部下心意动摇,失去信任的下属纷纷离散,使瓦岗寨的人心和战斗力一起崩塌,李密也因此注定难以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