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造反,云贵总督横刀自刎,关键时刻儿子夺刀:父亲,我先死
迪丽瓦拉
2024-11-18 06:05:21
0

原标题:吴三桂造反,云贵总督横刀自刎,关键时刻儿子夺刀:父亲,我先死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中,吴三桂,作为明末清初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造反行为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然而,在他的叛乱之中,一个悲壮的场景被铭刻在了时光之中。

云贵总督,面对绝境,选择了以刀终结自己的生命,然而,就在关键时刻,他的儿子却夺下了那把刀,毅然宣告:“父亲,我先死”。

这一幕让人心碎,也让人感叹人性的复杂与无常。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见证一段令人动容的悲壮故事。

一、野心滋生

康熙十二年,大清王朝鼎盛时期。表面的平静之下,却暗流涌动。康熙帝开启了"削藩"的序幕,引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变局。

平南王尚可喜借故请求告老还乡,实则是想在藩地称王称霸。康熙帝看穿了他的心思,决定削弱他的实权。消息传到云南,震动了整个西南。

吴三桂,这个曾经的明朝大将,如今是清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他率兵入关,助清军攻破北京城,又率军南下,平定了南明政权。吴三桂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康熙帝对吴三桂的戒备之心与日俱增。吴三桂毕竟是异族将领,曾效力于明朝。他在云南的势力日渐壮大,俨然成为一方霸主,这让康熙帝颇为不安。

吴三桂的印信被收缴,人事任命权被夺走,实权逐渐被削弱。他对此怀恨在心,野心也随之滋生。尚可喜的告老请求,无疑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吴三桂知道,康熙帝已经开始了"削藩"的进程,迟早会对付自己。

二、忠诚不渝

与吴三桂的野心相对的,是甘文焜的忠诚。甘文焜出身望族,自幼聪颖好学,科举及第后选择了仕途。他办理"崇文门榷税案"秉公执法,赢得了康熙帝的赏识。

康熙帝任命甘文焜为云贵总督,一来可以借助他的军事才能,二来也可以牵制吴三桂的势力。甘文焜到任后,为政清廉,很快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然而,甘文焜的到来,让吴三桂感到了巨大压力。吴三桂视云南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岂容他人染指?况且,甘文焜是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更是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

吴三桂曾试图拉拢甘文焜为己所用,但遭到了后者的严词拒绝。吴三桂大怒,知道甘文焜是个难啃的硬骨头。他暗中派人刺探甘文焜的行踪,伺机下手。

甘文焜虽然察觉到了吴三桂的杀机,但他并不畏惧。他是一个忠君爱国的汉臣,就算拼得一死,也要为朝廷尽忠。就这样,甘文焜和吴三桂在云贵大地上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

三、谋反爆发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吴三桂终于按捺不住,在云南举兵谋反。他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号召天下义士,与清廷决一死战。

消息传到云南巡抚衙门,甘文焜大惊失色。作为云贵总督,他责无旁贷,必须挺身而出,为朝廷尽忠。他下令云南提督张国柱、贵州提督李本深,率兵迎击吴三桂。

然而,令甘文焜没有想到的是,张国柱和李本深竟然倒戈投敌,投靠了吴三桂。原来,他们早就与吴三桂里应外合,是吴三桂安插在朝廷的内应。

甘文焜大惊,他这才意识到,吴三桂在云贵的势力之大,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不仅云南、贵州的绿营兵尽数倒戈,就连自己身边的幕僚,也有不少人暗中与吴三桂勾结。

四、进退维谷

甘文焜身陷重围,进退维谷。他本想联合贵州巡抚曹申吉,共同抵御吴三桂。然而,曹申吉却在关键时刻投降了吴三桂,让甘文焜的计划落空。

眼看着吴三桂的军队步步逼近,甘文焜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孤家寡人。他召集贵阳城内的文武百官,想要组织起有生力量,殊死一战。然而,令甘文焜绝望的是,这些官员竟然一个个都闭门不出,谁也不愿意出来支援。

万念俱灰的甘文焜,决定率领亲信和族中子弟,浩浩荡荡,向镇远进发。镇远地势险要,四面环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易守难攻。甘文焜本想据守此地,以待朝廷援军。

然而,他刚刚来到镇远,就发现吴三桂的军队已经先一步占据了制高点。甘文焜率领亲信,奋力杀敌。一番血战之后,只有甘文焜和他的儿子甘国城,以及两个亲信和善、雅图,侥幸逃出生天。

五、殉国壮举

逃出生天的甘文焜一行人,很快就被吴三桂的军队重重包围。吴三桂的部将江义出面劝降,希望甘文焜投降。甘文焜怒斥江义,表示宁死不屈。

他整理衣冠,面朝京城方向,拜了三拜,然后拔出佩刀,打算自刎。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甘文焜的儿子甘国城突然上前,夺过父亲手中的刀,抢先自刎。

鲜血溅了甘文焜一身,甘文焜大惊,却见儿子倒在血泊之中,了无生息。悲痛欲绝的甘文焜,没有想到儿子竟然如此忠勇。他拾起佩刀,对着吴三桂的方向破口大骂,痛斥其欺君罔上、祸国殃民。

然后,甘文焜毅然自刎,以身殉国。甘文焜的两个亲信和善、雅图,见状也纷纷自尽。至此,甘文焜父子殉国,为朝廷尽了最后一份忠诚。

六、震惊朝野

甘文焜父子的悲壮殉国,让吴三桂也为之动容。他没有想到,甘文焜竟然如此硬骨头,宁死不屈。吴三桂下令厚葬甘文焜父子,以示尊重。

甘文焜父子殉国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城。康熙帝闻讯大怒,他没有想到,吴三桂竟然如此大逆不道,连朝廷命官也敢杀害。康熙帝下令平叛,誓要将吴三桂碎尸万段,以祭甘文焜父子在天之灵。

康熙帝派出他最信任的大将,率领三万精兵,浩浩荡荡南下,讨伐吴三桂。双方在云南展开激战,战火连绵数月,吴三桂终究敌不过朝廷的军队,被活捉了回京。

康熙帝下令将吴三桂凌迟处死,并将其满门抄斩,以示惩戒。吴三桂的首级被悬挂在京城的城门上,以儆效尤。至此,平西王吴三桂谋反,终以失败告终。

七、精神永存

这场叛乱,让康熙帝意识到,必须加强对藩王的管控,防止他们生出异心。康熙帝开始了大规模的削藩行动,将一个个藩王的势力削弱,最终将他们变成了没有实权的虚衔。

而甘文焜父子的悲壮殉国,也让康熙帝深为感动。他追赠甘文焜为兵部侍郎,谥号"忠果",并为甘文焜父子修建了一座忠烈祠,以示纪念。

在那座忠烈祠中,有一方石碑,上面刻着康熙帝亲自撰写的碑文:"忠不避难,永为臣子之型,果以矢心,尚壮河山之气!"这句话,成为了后世颂扬甘文焜父子的千古名句。

甘文焜父子的事迹,也成为了后世津津乐道的佳话。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能够做到像他们那样,慷慨赴死,以身殉国的人,实在是屈指可数。他们的精神,感动了无数后人,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楷模。

结语

忠诚与野心,在这场历史风云中交织纵横。吴三桂的野心膨胀,最终酿成了家破人亡的惨剧;而甘文焜父子的忠诚不渝,则成为了永垂不朽的精神丰碑。

时代在变迁,岁月在流转,但忠诚、勇气、担当这些传统美德,永远都不会过时。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照亮了人性的高尚一面。

让我们从这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去追求更高尚的理想,去实现更崇高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温度的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部... 1953年5月13日,志愿军第六十七军二〇一师六〇七团向科湖里南山之敌发起反击,其中一营三连二排负责...
原创 9... 在2019年之前,“张良荣”这个名字在四川资阳一带,是普通而平凡的。 在大家的眼中,张良荣不过是老君...
原创 朱...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创立明朝完全是白手起家。 从这些就能够看出朱元璋绝对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
原创 如... 如果希特勒把军队全部投入西欧战场,不攻打苏联,结果会怎样? 希特勒大家都很熟悉吧,他可是最高领导人物...
原创 原... 从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庐山的记述可以看出,在汉武帝时,庐山这一名称已经是社会的普遍叫法了。我国上古时...
宝山今起推出“百年教育”史料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宝山联合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共同推出的《...
原创 蜀... 核心提示:诸葛亮笑着对鲁肃言:“为将者,不识天文,不晓地理,不知奇门,不明兵势,不看阵图,庸才也”唯...
原创 项... 关于项羽手下五虎将,历代正史不载。根据蔡东藩《历朝通俗演义》的说法,项羽帐下五大将分别为龙且、钟离眛...
原创 历... 文丨卡门的提琴 编辑丨卡门的提琴 汤普森工人阶级形成理论的理论贡献 汤普森工人阶级形成理论体现了历...
原创 察... 在成吉思汗召开的确立继承人的家庭会议上,察合台和术赤打了一架,使得这次会议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千年儒风沐今人,新洲举办孔子诞... 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 通讯员 袁晓西 吴毅 今年是孔子诞辰2575周年。为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
原创 原... 谭延闿是民国奇人,更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尤善颜楷,被誉为:学颜者无出其右耳。 一、书香门第育奇才 ...
原创 三... 自从秦始皇建立秦朝以来,中国便开始进入了长达两千多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封建帝制时期,从此每隔一段...
原创 东... 有人讲: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无限付出的女人,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肯定有一个伤害过她的男人。而我...
原创 武... 摘要:武田信玄指名信隆三子当人质,为何是真田昌幸?背后原因不复杂 一五五三年,七岁的源五郎被送到甲斐...
董宇辉直播翻车,网友:博学人设... 近日,董宇辉在直播中讲解居里夫人时出现了明显事实错误,他称 居里夫人发现了铀、发明了X光机、获得了诺...
原创 三... 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有三个特点:一是领导层是白手起家建立政权的,刘备、关羽、张飞都来自社会底层;二是崛...
原创 项... 一说到项羽,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在秦朝的末期,项羽是唯一一个能够与刘邦争霸的人,不管是出身还是武力,...
女子考古队勇攀高原,让中华民族... 与地下遗迹对话,在荒野绽放芳华,西藏高原女子考古队有7名队员,她们在西藏桑达隆果墓地的发掘中相识。 ...
士族庶族共享东晋的美好年代! 司马绍是司马睿的庶长子,据说其生母荀氏是燕赵地区的鲜卑人,出身微贱,当婢女时得到司马睿的宠爱,生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