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有三所军校最为著名,其中黄埔军校无疑是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一所。这座军校之所以能够名垂青史,首先是因为它培养出了大批杰出的军事将领。其次,军校的创办者孙中山先生和首任校长蒋介石,都是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更为重要的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在抗日战争中为保卫国家、抵御日本侵略者立下了汗马功劳。 熟悉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期间,黄埔毕业生们转战全国各个主要战场,成为抗击日寇的中坚力量。他们参与的每一场战役都是正面战场上的关键战斗,这也导致许多黄埔学子在这场民族存亡之战中壮烈牺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些为抗战胜利作出卓越贡献的黄埔名将们。 黄埔军校前六期培养的名将最为集中,尤其是一期学员。这些将领经历了东征、北伐、中原大战等多次重大战役的洗礼,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时,都已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黄埔一期涌现出了许多抗战主力战将,如新一军军长兼远征军总指挥郑洞国、第五军军长杜聿明、第71军军长兼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泰山军第十军军长李玉堂、第52军军长兼第15集团军司令员关麟征等。这些将领都在抗日战场上建立了不朽功勋。
关麟征将军堪称抗战名将的典范。在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他率领第52军对日军展开猛烈攻势,成功击退敌军,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战后,日军将领都敬畏地称他为关铁拳。郑洞国和杜聿明两位将军则共同指挥第五军取得了昆仑关大捷,随后又携手率领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宋希濂将军指挥的第71军以铁军著称,李玉堂将军的泰山军则在长沙会战中展现出惊人的防御能力,像泰山般巍然不动,成功阻挡了日军的进攻。 除了黄埔一期的老将外,黄埔三期的王耀武将军在抗战中的表现同样耀眼。他几乎参与了所有重大会战,包括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和上高会战等,其指挥的第74军被誉为抗日铁军,王耀武本人也获得了抗日虎将的美誉。 黄埔四期的胡琏将军同样战功赫赫。在决定性的石牌保卫战中,他率领少量部队抱着必死决心,成功守住了战略要地石牌要塞,粉碎了日军进攻陕西、威胁重庆的战略企图。这场战役被西方军事专家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成为抗战的重要转折点。 黄埔六期的廖耀湘将军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参加了昆仑关战役,随后加入远征军赴缅作战。在滇缅大反攻中,他指挥新六军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全歼日军精锐的第18师团,为最终胜利立下汗马功劳。这些黄埔将领用他们的英勇和智慧,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抗战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