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军队必修的五套剑法源远流长,其中两套竟出自三国时期的枭雄名将之手。这些剑法虽然招式简练,但实战威力惊人。从卞庄之纷绞法、王聚之起落法、刘先主之顾应法、马明王之闪电法、马(孟)起之出手法这些朴实无华的名字中,就能感受到其直击要害的实战风格。据史料记载,剑术之道讲究剑用则有术也,法有剑经,术有剑侠,这些剑法之所以能流传后世,正是因为其深不可测的实战价值。
有趣的是,刘备和马超的剑术东渡日本后,竟衍生出两大剑术流派。明代军事家何良臣在《阵纪》中将刘备列为古代五大剑术高手第三位,马超位列第五。这个排名令人深思,它表明刘备的真实武功绝非《三国演义》中描绘的那般平庸。若将小说与正史对照,我们会发现刘备的武艺可能更胜吕布、马超一筹,其阵前斩将的战绩甚至超过这两位名将,只是他的三件大功被后人转赠给了其他武将。 细究三国三巨头的出身,刘备的起点最为艰难。曹操出身显赫,祖父是著名宦官曹腾,父亲官至太尉;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坐拥江东;而刘备却从织席贩履起家,最初只有关羽、张飞两位帮手。若非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的资助,他们连像样的兵器都置办不起。刘备从征讨黄巾军开始创业,初期兵力不足千人,作为基层军官(长期担任县尉、县丞)必须身先士卒。《三国志》记载了他从死人堆中爬出的惊险经历:平原刘子平知备有武勇...遇贼于野,备中创阳死...这段记载生动展现了刘备早期征战的艰辛。 刘备的军事生涯充满传奇色彩。他能在二十多年逃亡生涯中屡次脱险,这份过人的骑术和武艺,在三国群雄中堪称一流。难怪连曹操都感叹: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值得注意的是,正史中马超并无显赫的斩将记录,马腾军中的第一高手实为庞德。但马超的信布之勇确有其事,其剑法被后世奉为经典,却仍排在刘备之后,这或许暗示刘备的武技更胜一筹。 说到刘备的三件大功,最令人啼笑皆非的当属怒鞭督邮事件。小说将此功归于张飞,实则正史记载是刘备所为,而且手段更为狠辣。《三国志》详细记载了刘备如何设计擒拿督邮:遂就床缚之...鞭杖百余下,欲杀之。这段记载展现了刘备性格中果决狠厉的一面,与小说塑造的仁厚形象大相径庭。 在军事成就方面,刘备阵斩曹魏大将蔡阳的事迹被三部史书同时记载。《华阳国志》更是生动描述了战前场景:吾势虽不便,汝等百万来,未如吾何...可惜小说将此功转给了关羽。更耐人寻味的是定军山之战,正史明确记载夏侯渊为备所袭,渊遂战死,但蜀汉官方却将功劳归于黄忠。这种刻意的功劳转让,使得刘备在演义中逐渐变成了一个只会哭诉的老好人。实际上,刘备的武艺全面而精湛。他的箭术堪称一流,曾射伤黄巾军首领张宝;近战使用的双股剑(可能是汉军制式斩马剑)配合其手长过膝的生理特点,在战场上威力惊人。正史中吕布、马超都缺乏确凿的斩将记录,而刘备的军事成就却有据可查。即便在演义弱化其形象的情况下,我们仍能从字里行间看出这位蜀汉开国君主非凡的武艺与军事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