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傅作义起义:老上司阎锡山说,早就看他像八路,后悔放他出山西
迪丽瓦拉
2025-10-04 19:04:12
0

1949年1月31日,北平城迎来历史性时刻——这座千年古都实现和平解放。在解放军的强大军事压力和政治感召下,原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将军毅然率部起义,投向人民阵营。这位曾被国民党内部戏称为七路半的传奇将领,终于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抉择。

消息传到山西,正在广州的阎锡山闻讯后百感交集。这位曾经的晋系军阀首领、傅作义的老上司,此刻心中五味杂陈。他望着窗外南国的暖阳,不禁想起二十多年前在山西的往事,后悔当初不该将傅作义这个将才放走。

一、阎锡山对傅作义的猜忌由来已久

阎锡山对傅作义的排挤,根源在于他狭隘的地域观念和用人政策。傅作义是山西运城人,按理说应该得到阎锡山的重用。因为阎锡山用人向来讲究同乡之谊,对山西籍将领格外青睐。但这位山西王的心胸比针尖还小,即便同是山西人,在他心中也有一条清晰的等级链。

阎锡山是五台县人,对五台出身的将领最为信任。他有一句著名的用人标准:学会五台话,就把洋刀挎。像赵戴文、杨爱源、梁化之等心腹,清一色都是五台同乡。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成为开国元帅的徐向前也是五台人。阎锡山当年未能将这位军事奇才收入麾下,一直引为毕生憾事。

而对晋南地区的将领,阎锡山则始终心存芥蒂。这种偏见源于他与姚以价的恩怨。姚以价是河津人,辛亥革命时曾拥戴阎锡山出任山西督军,是阎锡山的得力助手。但后来两人因政见不合分道扬镳,姚以价更是不服阎锡山的领导。从此阎锡山便对晋南人产生了偏见,经常对人说晋南人不可信、不可用。

傅作义作为晋南运城人,就这样被阎锡山打入另册,始终得不到重用。但偏偏傅作义才华出众,在军事指挥上展现出非凡才能,在晋军中声名鹊起。这反而加深了阎锡山的猜忌,他担心这个能征善战的年轻人有朝一日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在人事安排上处处压制傅作义。

傅作义对此心知肚明,多次试图向阎锡山表忠心。1928年他出任天津警备司令时,一度脱离阎锡山的直接控制。蒋介石趁机拉拢,赠予傅作义巨额资金,希望他倒向中央军。但傅作义将这笔钱如数上交阎锡山,表明自己的忠诚。阎锡山虽然表面上称赞傅作义义重如山,但内心的猜忌并未消除。

二、傅作义在绥远的艰难处境

1931年,傅作义出任绥远省主席。绥远省大致相当于今天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包括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地。虽然地广人稀、经济落后,但毕竟是一个省级行政区。阎锡山对傅作义独当一面始终放心不下。

傅作义在绥远励精图治,主要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剿灭土匪,维护地方治安;二是发展农业,改善民生;三是兴修水利,改造环境。在他的治理下,绥远社会安定,百姓生活改善,成为当时国统区少有的模范省份之一。

傅作义本人生活简朴,作风亲民,与旧军阀的奢靡作风形成鲜明对比。他的部队中也少有反共思想,西安事变后还接纳了不少共产党员担任要职。35军的作战风格也因此带有八路军的特点:士气高昂、战术灵活、战斗意志顽强。这正是日伪军称其为七路半的由来。

阎锡山担心傅作义渐行渐远,决定削弱他的权力。他先派心腹王靖国前往绥远,企图找茬撤换傅作义。但王靖国考察后发现傅作义深得民心,无从下手。阎锡山又改从军事上下手:将35军下属的72师留在山西,通过控制师长李惠达来架空傅作义;又借整编之名,撤掉傅作义兼任的73师师长职务,改由亲信刘奉滨接任。最终傅作义能直接指挥的只剩下孙兰峰和董其武的两个旅,阎锡山还从中调走了两个团。

三、太原保卫战中的忠义抉择

1937年11月,日军大举进攻山西。在太原危急时刻,无人敢担守城重任。傅作义挺身而出,主动请缨。阎锡山表面高兴,将原属35军的101师归还建制,使守城兵力增至万余人。但他提出的据城死守,依城野战战略,实则是要让傅作义部队在日军重兵下消耗殆尽。

当时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和中共代表周恩来都劝傅作义不必死守,应以保存有生力量为重。但傅作义坚持既已领命,便不能再辞。卫立煌被他的忠义感动,特意留下相机撤退的密令,并提前向蒋介石报告情况,为傅作义预留退路。

战前,傅作义将阎锡山来不及运走的军火物资全部转交给八路军。11月6日,日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发起总攻。在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下,太原城墙多处坍塌,守军伤亡惨重。激战至8日晚,傅作义率残部千余人突围。

四、分道扬镳后的不同命运

太原失守后,阎锡山不仅不体谅傅作义的牺牲,反而向蒋介石要求撤他的职。1938年冬,蒋介石在陕西召开军事会议,特意邀请傅作义参加,并公开表彰他守太原的功绩。会后,傅作义被正式任命为绥远省主席,并获得扩编部队的权限。

回到绥远后,傅作义继续推行惠民政策,在抗战最艰难时期创造了五原大捷等辉煌战绩。而阎锡山则一蹶不振,只能偏安晋西南一隅。抗战胜利后,傅作义出任华北最高军政长官,统兵50万,实力远超老上司阎锡山。

这段历史充分展现了两位山西将领截然不同的品格与命运。傅作义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最终走向光明;而阎锡山因私心自用,终被历史淘汰。1949年的北平和平解放,正是傅作义人生抉择的必然结果,也是历史对他正确选择的肯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如... 马谡失守街亭:蜀汉北伐的转折点 公元228年,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这场战役堪称蜀汉最接近成功的...
原创 开...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画卷中,东北这片广袤的黑土地孕育了两位举足轻重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矗立在大清王朝历史...
原创 商... 中国古都探秘:朝歌与西岐的历史地理考据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卷中,都城的选择往往承载着王朝兴衰的命...
原创 老... 1937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前往江西庐山休养。这座云雾缭绕的名山,曾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之地...
首部书写汉初长沙国长篇历史小说...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1日讯(全媒体记者 任波)11日,长篇历史小说《王城》新书发布会在长沙简牍博物...
原创 6...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关羽无疑是最受民众喜爱的历史人物之一。这位三国时期的传奇将领,以其超凡的武艺...
秦朝末年,一个骊山囚徒起兵造反... 秦朝开国之后,秦始皇为了给自己修造皇陵,开始从全国范围内征调民夫。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我们当然...
原创 如... 中华民国于1912年1月1日正式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终结。同年2月12日,清廷颁布...
原创 刘... 公元418年,随着司马家族统治的东晋王朝轰然倒塌,历史的车轮碾过了一个时代的废墟。在这风云变幻的乱世...
秦始皇最宠爱的女儿嬴阴嫚墓被发... 自春秋战国时期起,秦国在历代君主的经营下逐渐崛起。特别是在秦缪公时代,秦国开始展现出吞并诸侯的野心与...
原创 他... 好的,我将按照您的要求对历史类文章进行改写,增加细节描述并扩充至400字以上。以下是改写后的文本: ...
原创 南... 好的,我将按照您的要求对历史类文章进行改写,扩充内容并增加细节描述。以下是一段关于丝绸之路历史的改写...
原创 为...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在公元907年灭亡后,中国进入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分裂动荡时期,史...
原创 李...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漫长历史中,公主作为皇帝最宠爱的女儿,虽然无法像皇子那样参与皇位继承的角逐,但她...
原创 为... 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 在浩瀚无垠的人类历史长卷中,个体的力量或许如同沧海...
原创 魏... 魏国:战国初期的霸主与衰亡之路 在战国七雄中,魏国曾是最具实力的诸侯国之一。战国初期,魏国凭借其强...
原创 日...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日本对中国的敌意就根深蒂固。即便在战败投降后,日本对中国的觊觎之心也从未真...
原创 五... 信陵君抗秦与五国联军的谜团:考古发现改写历史认知 战国时期,魏国公子信陵君因“窃符救赵”名震天下,...
原创 美... 美国战略收缩:帝国黄昏的无奈选择 当五角大楼那份被标注为"草案"的新国防战略文件悄悄流传时,世界嗅到...
原创 高... 西安事变:高崇民视角下的历史转折 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被称为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