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在公元907年灭亡后,中国进入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分裂动荡时期,史称五代十国。在这段政权更迭频繁的岁月里,先后有四个重要的王朝接续登场,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封建时代的最后篇章。这四个王朝各具特色,其中两个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另外两个则是传统的汉人王朝。 但更确切的说,只有明朝才是大一统的以汉人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宋朝并不算,那时候辽和金长时期控制着黄河以北地区,而辽和金也被称为“朝”,而不是“国”。对此,一些人说宋在文化上属于正统,统治领地一言难尽……那么,自唐朝之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
,其中有24人是少数民族,占比是7%。其中,安禄山、李光弼、高仙芝、哥舒翰、白孝德、执失思力等,虽然不是宰相,但全都是响彻历史的人物。这些足以说明一点,民族大融合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为少数民族建立统一的王朝创造了条件。还有一个条件的成熟,才让少数民族真正入主中原。首先登场的是后梁(907-923年),这是由汉人朱温建立的短命王朝。朱温原是黄巢起义军的将领,后归顺唐朝并逐渐掌握大权。他废唐自立后定都开封,开启了五代时期。随后是后唐(923-936年),这个由沙陀族人李存勖建立的王朝。沙陀族原本是西突厥的一支,内迁后逐渐汉化。李存勖以恢复唐朝正统自居,但其统治仅维持了13年。 第三个王朝是后晋(936-947年),由沙陀人石敬瑭建立。这个王朝最为人诟病的是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导致中原王朝失去了重要的北方屏障。最后是后汉(947-950年),由汉人刘知远建立。这个王朝仅存在三年就被后周取代,但其间发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却异常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王朝虽然更迭频繁,但在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都延续了唐朝的诸多特点。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也积极推行汉化政策,任用汉族士人,采用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这段历史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也为后来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从更宏观的历史视角来看,这四个王朝的兴衰更替,实际上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终结前的最后一段曲折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