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军事才能一流,堪比天花板,但是,却没政治头脑,没有心机,当卫瓘带人来抓捕他的时候,他军营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就他不知道,还蒙在鼓里,可以说,反应非常迟钝。
263年,邓艾立下灭蜀大功,本来是大功臣,却因越权被政敌钟会等人诬告谋反,旋即被抓,沦为阶下囚,遭到杀害。
《三国志 邓艾传》记载:锺会、胡烈、师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变衅以结。诏书槛车徵艾。
邓艾被抓,可以说是非常令人可惜的,为什么?
因为,邓艾本来可以提前反抗的,即使不反抗,也可以跑路,大不了投奔东吴,就像文钦一样,这样就可以保命,总比窝窝囊囊地冤死强吧?
古语说,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正,子奔他乡。比如商鞅、廉颇、韩信、夏侯霸等人都是这样做的。
当时,司马昭下令抓捕邓艾,朝廷也下了诏书,司马昭怕邓艾及其部下反抗,于是,又下了一道手令,确保万无一失。
《三国志 钟会传》记载:会内有异志,因邓艾承制专事,密白艾有反状,于是诏书槛车徵艾。司马文王惧艾或不从命,敕会并进军成都,监军卫瓘在会前行,以文王手笔令宣喻艾军,艾军皆释仗,遂收艾入槛车。
监军卫瓘趁夜带人到了邓艾的军营,先一一向邓艾的部下出示了诏书和司马昭的手令,说明只抓邓艾父子,其余不问,官职不变,如果有人反抗,就灭族。
这样,邓艾的部下都不敢反抗了,卫瓘清晨去邓艾大营抓人,邓艾还没起床,毫不知情,就这样,他父子都被抓了。
《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六》记载: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若来赴官军,爵赏如先;敢有不出,诛及三族。比至鸡鸣,悉来赴瓘,唯艾帐内在焉。平旦开门,瓘乘使者车,径入至成都殿前。艾卧未起,父子俱被执。
这里面有个问题,邓艾的部下都知道要抓邓艾,但是,邓艾本人却不知道,毫无察觉,当他被抓时,他如在十里雾中,非常意外。
而且,他的部下,竟然没一个人提前向邓艾通风报信,如果有人透露一点消息,邓艾也可以逃走。
邓艾为何反应如此迟钝,毫无戒备之心呢?作为大将,难道一点预判风险的能力都没有吗?
其实,邓艾这个人,太死脑筋,只认死理,他以为他做的那些,都是对国家有好处的,即使越权,也是为了国家,并不是为了一己之私。
但是,他没想到,他的越权行为,是职场大忌,是老板容不下的,而且,对手钟会等人已经多次在司马昭面前煽风点火了,欲置其于死地。
你没错,但是,老板认为你有错,认为你有反叛之心,你怎么办?百口莫辩,你邓艾不该早一点做好预判,提前防备吗?
还有一点,司马昭曾派监军卫瓘告诫邓艾,凡事要先报告,不要擅自做主。这就是警告了,敲打了,但是,邓艾居然看不懂,真是太傻了。
所以,整个事件从头至尾,邓艾的心眼太实在,当大将,他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是,玩政治和心眼,他就差多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