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1月25日,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刚刚从美国漫长归国旅程中返回的钱学森,踏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的校园。学院院长陈赓大将亲自率领一众高级干部,冒着刺骨的寒风,早早地站在校门口迎接这位享誉世界的空气动力学家。这是两位杰出人物历史性的第一次会面,他们的相遇将在中国国防科技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气氛原本轻松愉快,但陈赓突然神情严肃,目光炯炯地注视着钱学森,郑重其事地问道:钱先生,您认为我们中国人有没有能力研制导弹?钱学森闻言,毫不犹豫地挺直腰板,斩钉截铁地回应:这有什么不可能的?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一样能做到。难道我们中国人就比外国人差吗?这番掷地有声的回答让陈赓欣喜若狂,他激动地紧紧握住钱学森的双手,声音洪亮地说道:太好了!我等的就是您这句话!这一诺,重若千钧,成为中国导弹事业起步的重要契机。 12月23日,钱学森刚刚回到北京,就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元帅要立即接见他。第三天清晨,在陈赓的陪同下,钱学森马不停蹄地赶往北京医院。彭德怀见到钱学森后,亲切地拉着他坐在自己病床旁边,没有任何客套寒暄,开门见山地说道:钱先生,我是个军人,今天请您来就是想谈谈国防建设的问题。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从不主动挑起战争。但如果敌人来犯,我们必须具备还击的能力。接着,他直切主题:我想请教您,以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要研制射程300到500公里的导弹,需要多长时间? 钱学森在哈尔滨时已经思考过类似问题,他谨慎地反问道:这种导弹的主要打击目标是什么?彭德怀神情凝重地回答:当前美帝国主义和台湾蒋介石集团对我们虎视眈眈,当务之急是要先解决防空导弹和海防导弹的问题。钱学森点点头,专业地分析道:如果仅仅是实现导弹发射,这个时间不会太长。真正的难点在于导弹发射后的控制系统。当年纳粹德国的V-2火箭命中率低下,就是因为自动控制系统存在缺陷。彭德怀沉思片刻,恍然大悟:看来最关键的就是这个控制系统了。我们必须攻克这个难关,否则导弹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怎么能够有效打击敌人? 钱学森继续深入分析:导弹研制确实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人力、物力等各方面因素。美国从军方开始支持导弹研发到成功试射第一枚导弹,用了近十年时间。但我认为,我们可以比他们更快,预计五年左右应该能够实现。彭德怀听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太好了!钱先生,有您这番话我们就放心了。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就要依靠像您这样的顶尖科学家。说到这里,这位铁血元帅斩钉截铁地表示:就是当掉裤子,也要把导弹搞出来!(引自《钱学森传》第189页) 晚年的钱学森在回忆这段往事时深情地说:我回国后第一个跟我谈导弹研制的人就是陈赓大将。陈大将为人直爽坦率,他的想法总是表露无遗。他胸怀坦荡,待人真诚,品格高尚如同水晶般纯净透明。我刚回国时,是彭德怀元帅最先支持我开展导弹研究的,这个历史事实必须澄清。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我不便多谈他的事,但他确实是个正直的人,这份功劳现在应该得到承认。他之所以如此迫切地推动这件事,我想与他亲历朝鲜战场,与美国军队交手的经历有关。他对现代化战争有着切身的体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许多出版物都将当掉裤子也要上导弹这句话归为陈毅元帅所言。但根据钱学森本人的回忆,最早说出这句豪言壮语的其实是彭德怀元帅。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详细记载了彭德怀元帅的诸多不为人知的往事,同时也客观记录了包括陈毅在内的其他九位元帅的真实历史。该书以新颖、真实、客观的史料为基础,纠正了不少流传已久的错误说法,曾长期占据中国军事类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