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孙中山预言,中国若迁都到这三座城,则有望称霸亚洲,是哪三座?
迪丽瓦拉
2025-10-05 02:31:34
0

话说孙中山这个人,在中国近代史上那可是个响当当的角色,他不光领着大家搞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还对国家怎么建、怎么强有自己一套想法。其中有个挺有意思的预言,就是关于迁都的。他觉得北京作为首都虽然老资格,但位置太靠北,容易被外敌盯上,内部管理也费劲。所以他提出,要是中国把首都迁到特定三座城市,就能稳住大局,甚至在亚洲称霸一方。这三座城市就是武昌、西安和伊犁。

先聊聊这个预言的背景。那时候是清末民初,中国刚从封建王朝走出来,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军阀乱成一锅粥。孙中山作为革命领袖,不光想着推翻旧政权,还得琢磨新国家怎么站稳脚跟。首都选址这事儿,在他看来不是小问题,它牵扯到政治、经济、军事方方面面。北京离海近,容易被炮舰威胁;离南方远,管不着那么多省份。他在《建国方略》里头就提过,国家建设得从基础抓起,首都得挑个能辐射全国、甚至亚洲的地方。1902年,他跟章太炎在日本讨论形势时,就抛出这个“三都论”。章太炎听完都惊了,说这想法闻所未闻。但孙中山有他的道理,他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而是基于地理、经济和战略分析的。

拿武昌来说,这地方现在是武汉的一部分,当时叫武昌。孙中山为什么挑它做“谋本部”的首选?因为它地理位置太关键了,卡在长江汉江交汇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啥意思?就是九个省的交通都得过这儿,水陆并济,往东连上海,往西接重庆,南北也能串起来。那时代没高铁飞机,靠船和铁路运东西,武昌正好在中间,中央政府坐这儿,能更快调兵遣将,运粮运物资。比方说南方出事儿,从武昌顺江而下,几天就到;北方闹腾,铁路一通,也能快速支援。经济上,武昌那时候已经是内地大城市,汉阳有铁厂,汉口有洋行,武昌有学校和文化机构。

工业起步早,商人多,人口稠密,孙中山觉得迁都这儿,能带动全国工业化。毕竟中国刚从农业社会转轨,底子薄,武昌这种地方能当发动机,拉动长江流域发展。军事角度,武昌在内陆,离海远,外敌舰队打不着,周边地形复杂,好守难攻。孙中山最担心列强入侵和内部分裂,首都放这儿,政府更稳,军队机动性强。总的,武昌是稳中求进的选择,能让中国本土一盘棋,经济腾飞,国防扎实。要是实现,亚洲其他国家得掂量掂量中国的实力。

再看西安,这座城大家都知道,古称长安,周秦汉唐都建都这儿,历史底蕴深。孙中山选它做“谋藩服”,就是稳住边疆的意思。为什么?西安在关中平原,四周山环水绕,秦岭挡南,渭河供水,天然堡垒。历史上多少王朝选这儿,就因为安全,自给自足。粮食产得多,不怕被卡脖子。那时候中国穷,粮食安全是大问题,孙中山肯定算过这账。地理上,西安差不多是中国中心,离西北近,能更好管新疆、蒙古那些地方。

清末西北不太平,民族问题多,地方势力乱,外有沙俄、英国插手。北京离太远,鞭长莫及,西安就近水楼台,中央命令传得快。孙中山推“五族共和”,想把汉满蒙回藏捏一块儿,西安能当桥梁,促进融合,避免外国挑拨。经济上,西安虽不如南方发达,但矿产丰富,工业有基础,还在丝绸之路起点,能跟中亚做生意,推中国影响力西进。军事上,好守不好攻,周边民族杂居,首都放这儿,能加强控制,防分裂。孙中山眼光长远,他觉得西安不光守住西北,还能往外扩,亚洲不只东亚,西边也得抓牢。要是中国真迁都西安,边疆稳了,国家统一就牢靠,在亚洲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最后是伊犁,这地方在新疆西边,伊犁河谷,现在的伊宁市。孙中山说“谋大洲则伊犁”,意思是想玩大亚洲,得靠这儿。位置太绝了,亚欧大陆十字路口,往西中亚,往北俄罗斯,往南印度。控制好这儿,中国就能多张牌。那时代列强抢地盘,亚洲是大蛋糕,谁多咬一口谁牛。伊犁古来丝绸之路重镇,商贸文化交流多。

孙中山想通过这儿,拉近中亚关系,做生意搞合作,把影响力辐射出去。中亚那时候乱,沙俄英国都想插手,中国经营好伊犁,就能挤走他们。中亚五国跟中国铁了,亚洲西边不就中国主场?经济上,伊犁资源多,草原矿产丰富,气候好,适合农牧。孙中山重视铁路,觉得修过去,潜力爆发,货卖中亚,经济政治都涨。军事上,伊犁防外敌,稳新疆。清末新疆动荡,外敌盯着,北京远管不着,迁都伊犁,中央直接盯,边疆稳。风险大,离内地远,交通不便,但回报高,能称霸亚洲。孙中山这想法有点冒险,但基于现实分析。

这个预言为什么没实现?孙中山1925年去世后,国民党定都南京,1949年后北京又成首都。原因多,政治斗争激烈,军阀袁世凯想留北京,南方势力推南京,伊犁太偏,操作难。孙中山想法超前,但时代局限,交通科技跟不上,内部统一都费劲,谈何亚洲称霸。话说回来,他的思路值得琢磨,从地理经济军事国际角度选首都,现在看还是有道理。中国要强,不光靠沿海钱,还得内地稳、西边拓。

现在这三座城市咋样?武汉(武昌所在)是中部龙头,交通工业牛,长江大桥连两岸,高铁四通八达,经济活跃。西安西北中心,文化科技强,古城墙下高楼起,大学多,科技园兴起。伊犁新疆要地,边贸活跃,草原矿产开发,铁路连内地,旅游也火。孙中山没看到,但这些地方重要性凸显。他的预言反映对国家未来的思考,亚洲地位提升有他的影子。

孙中山这人,一生革命,十次起义,奔波海外,联络华侨,推三民主义。生于1866年广东,学医后投革命,1894年兴中会,1905年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后临时大总统,让位袁世凯后继续护法。1923年改组国民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北上议事时病重,1925年3月12日北京逝世。他的迁都预言部分在《建国方略》,强调铁路建设、水利、工业。虽没成,但启发后人,国家规划得全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沙... 沙俄帝国作为18至20世纪初欧亚大陆上最庞大的帝国之一,其扩张历程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征服史诗。从波罗...
原创 清... 清代齐齐哈尔官仓作为东北地区军府体制下的重要机构,在保障地方八旗驻防体系正常运转及实施灾荒救济方面发...
原创 挑... 前言 在漫长的清朝历史中,康熙皇帝曾多次御驾亲征,其中最为著名的战役之一便是与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
原创 如... 公元219年,正值三国鼎立的关键时期,蜀汉名将关羽率领精锐之师从荆州南郡挥师北伐。这支身经百战的军队...
原创 晚... 在那些泛黄褪色的晚清老照片里,凝固着一个充满戏剧性对比的时代印记。照片中那些身处风尘的青楼女子,虽然...
文博日历丨刻在半个贝壳上的“逛... 古人闲暇时也爱逛街? 还把一份“商圈实景图”藏进了 半个贝壳里 下滑出发 和古人一起走走逛逛 01 ...
原创 魏...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忠臣良将的故事总是令人唏嘘不已。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罪名陷害致死后,...
原创 顺... 在当代社会,人们对历史知识的获取往往依赖于影视作品。然而这些经过艺术加工的历史剧,常常会为了戏剧效果...
原创 清... 谈到中国古代的发型演变,清朝的阴阳头无疑是最具辨识度的代表之一。在当代影视作品的广泛传播下,这种前额...
原创 抗... 南宋奸臣秦桧的跪像与岳飞之死的真相 在杭州西湖畔的岳飞墓前,至今仍跪着南宋奸臣秦桧的雕像,千百年来...
原创 明... 明朝末年,国家的经济体系陷入了深重的危机之中,整个社会的财富创造机制几乎瘫痪。由于制度性缺陷和利益集...
原创 宋... 前言 在宋朝之前,古人尚未拥有棉被这种御寒之物,那么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冬夜里,他们究竟是如何熬过...
原创 古... 要知道,在没有计算器的年代,算盘凭着手感好、算得快还不容易错的特点,成了各行各业的“标配”。 往小了...
原创 梁... 1995年,在央视的一档访谈节目中,一位年轻的女主持人带着崇敬与好奇,向梁启超的孙子梁从诫提出了一个...
原创 隋... 《隋唐演义》人物群像:十位风格迥异的传奇英雄,谁最令你心驰神往? 作为古典文学瑰宝的《隋唐演义》,以...
原创 历... 《三国武将谁最厉害?细数四大名将的传奇人生》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中,三国时期无疑是最为波澜壮阔的...
原创 为... 公元249年爆发的高平陵之变,堪称三国时期最具决定性的政变之一。年近古稀的司马懿以雷霆之势发动这场政...
原创 刘... 《三国演义》中刘备对待刘表荆州与刘璋益州的不同态度,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考量。这一差异主要...
原创 他... 标题:三国猛将的悲剧落幕:为何这些盖世英雄都不得善终?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乱世中,无数骁勇善战的猛将...
原创 为... 近日,美国版知乎Quora上又掀起了一场关于中国历史的有趣讨论。一位美国网友提出了一个令西方人困惑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