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至1905年间爆发的日俄战争,堪称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最为惨烈的一场军事对抗。这场发生在远东地区的战争,在当时的中国教科书中鲜少被提及,导致许多人对这场改变东亚格局的重要战争知之甚少。
这场战争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1895年的《马关条约》。通过这份不平等条约,日本不仅从清政府手中夺取了台湾,还获得了辽东半岛的控制权。然而日本在东北亚的扩张野心立即引起了沙皇俄国的强烈不满。在俄国的牵头下,法国和德国联合进行三国干涉还辽,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虽然日本最终不得不妥协,但仍从清政府那里勒索了高达3000万两白银的所谓赎辽费。 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华计划早已制定:先吞并朝鲜,再占领东北,最终实现对整个中国的殖民统治。眼看已经到手的辽东半岛被迫吐出,日本军部对此耿耿于怀,誓要卷土重来。而俄国在东北修建中东铁路、强租旅顺大连等行为,更让日本将其视为必须清除的障碍。两国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冲突愈演愈烈,最终走向了兵戎相见。 1904年2月,在多次外交谈判无果后,日本决定先发制人。2月8日深夜,日本联合舰队对停泊在旅顺港的俄国太平洋舰队发动突袭,由此拉开了日俄战争的序幕。这场战争在陆地和海上同时展开,战况之惨烈前所未见。 陆战方面,鸭绿江会战成为双方首次大规模交锋。日军工兵冒着俄军炮火,在江面上架设浮桥。当俄军集中火力轰击主浮桥时,日军却在下游秘密搭建了多座小型浮桥。4月30日,日军成功渡江后,将撤退中的俄军围困在蛤蟆塘谷地。在随后的白刃战中,俄军伤亡惨重,被迫放弃鸭绿江防线。 取得首胜的日军乘势发动辽阳战役。双方在战略要地首山展开拉锯战,这里控制着连接辽阳和旅顺的铁路线。战役中,马克沁机枪首次在远东战场大规模使用。一位英国军事观察员记录道:俄军静静埋伏在战壕里,当日军队列进入开阔地带时,俄军的齐射瞬间撂倒三四十名日本士兵。经过惨烈厮杀,日军以1.4万人的代价歼灭2.7万俄军,最终攻克辽阳。 最惨烈的陆上战役当属旅顺围攻战。这个不冻港是俄国在远东最重要的海军基地。日军调集6万大军、400门火炮实施围困,同时派舰队封锁港口。俄军凭借坚固工事死守,日军则采用坑道爆破战术逐步推进。在长达半年的围城战中,俄军防御核心康得拉钦科将军阵亡。1905年1月2日,弹尽粮绝的俄军投降,此役双方伤亡总数超过10万人。 海战方面,对马海战成为决定性战役。1905年5月27日,远道而来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在对马海峡遭遇以逸待劳的日本联合舰队。东乡平八郎在战前发出皇国兴废,在此一战的激励。战斗中,日军集中火力打击俄军旗舰苏沃洛夫号,半小时内就使其丧失战斗力。经过两天激战,俄国舰队全军覆没,38艘战舰中21艘被击沉,6艘被俘。 战争以日本惨胜告终。通过《朴茨茅斯和约》,日本获得辽东半岛租借权及南满铁路权益。更令人愤慨的是,清政府竟宣布中立,坐视两国在中国领土上厮杀。据不完全统计,约2万中国平民在战争中丧生,东北经济遭受毁灭性打击。 这场战争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在268年的统治中,满清贵族始终严防汉人掌权,宁可割地赔款也不愿改革图强。即便日俄战争俄国获胜,贪婪的日本也必定会卷土重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中国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