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王朝,一百多年的时间,战争不断,但是涌现出众多名将。他们虽然没有像拓跋珪、拓跋焘那样能征善战,光芒四射。但靠他们在背后拼死拼活,一刀一枪拼杀,北魏才能在南北朝时期成为北方霸主。
1.奚斤
奚斤的人生可以说是高开低走,本是一介牧马少年,道武帝拓跋珪赏识到他的能力后才将他带在身边。参合陂之战中,他扛着大刀带头冲阵,单骑斩翻后燕先锋,此战北魏大胜,奚斤一战封神。在此后的剿灭高车部、暴打柔然铁骑等战役中,总是冲锋陷阵,屡立战功。本可以世代享受北魏的荣光,谁知道在与西夏交战中,堂堂北魏司空、征南大将军,竟被敌国生擒,实在是丢尽了颜面。
2.长孙肥
长孙肥的名字在北魏并不出彩,一生征战无数,绝对称得上北魏王朝的开国功勋。他十三岁入宫侍奉道武帝,在宫中沉默寡言,属于人狠话不多,深受道武帝信赖。自此之后征战四方,每次交战常在士卒前面,前后征讨,屡建奇功,讨伐并消灭各方势力,在征伐后燕的中山之战中,长孙肥身先士卒,不断追击逃跑各部,直至消灭。在他的征伐下,不断巩固北魏在北方的统治地位。
3.于栗磾
他是一个让刘裕都十分害怕的男人,究竟有什么能力能够震慑刘裕?据野史记载他能够左右开弓,更厉害的是他善使一杆黑槊,出神入化,这在当时的表现,妥妥的武状元。他的表现在北魏也是非常耀眼,无论是是军事还是政治方面,他都十分精通,深受北魏三代君主的喜欢。
4.安同
安同的眼光非常毒辣,在道武帝还是一个小透明的时候就认为其日后必成大器,果断下注他。自此之后,无论是大仗还是小仗,他都出谋划策,成效显著。太武帝即位后,为表彰其在前朝的贡献,让其出任征东大将军、冀青二州刺史,册封高阳郡公。
5.韩茂
韩茂出身将门世家,从小习得一身武艺,正是凭借这一身的本事,狂风中他单手攥旗杆,小臂青筋暴起,旗帜屹立不倒。正是这份蛮力受到了明元帝的赏识,自此之后,便是青云直上,从旗手一路干到安定王,靠的是真刀真枪的厮杀。太武帝即位后,他的才华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是太武帝的头号打手。无论是交战胡夏、柔然、打凉州、南征刘宋,他总是冲杀在最前面的那员大将。
6.邢峦
邢峦出身官宦世家,从小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在经过层层推荐后,他来到了北魏的最高权力中心工作。最初只是从事简单的文书工作,后来跟随孝文帝征战汉北之后,他逐渐向武将的方向发展,以至于从一文官逐渐成长为文武双全的重臣。南梁萧衍派兵侵扰徐、兖二州,邢峦临危受命,前往御敌,并且迅速平定了兖州。他一生金戈铁马,为北魏开拓疆土千里。
7.源贺
他本是皇室勋贵,贵为南凉王子,局势动荡之下,他为了逃命来到了北魏,逐渐成为北魏王朝的四朝元老,妥妥的北魏柱石。早年间他随太武帝拓跋焘征讨叛逆的胡人白龙,又征讨吐京胡,每次战斗都冲锋陷阵,十分勇猛。在北魏权力的更迭中,他展现出了超远的政治眼光,两次参与决定北魏皇位继承,直接决定了北魏未来的走向。
8.叔孙建
叔孙建从小便于道武帝一起,因此道武帝非常了解他的能力,道武帝登上大位后,直接让其参与军国大事的谋划。后来即便是做了六年的人质,也没有磨掉他的血性和能力。明元帝即位后,讨伐刘虎叛乱。刘裕北伐时,率军与晋军对峙,守卫国境。他一生东征西讨,不是冲锋在前,便是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还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战略家。
9.尔朱荣
即便是他亲手把北魏推上了万劫不复之地(河阴之变,惨无人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个人能力是真的强。他年少时便展现出超强的个人能力,在外出打猎时,他率十数骑追逐猛虎,竟徒手将其格杀,勇猛至极。在成长为酋长后,建了一支以契胡人为核心的精锐骑兵,可谓是十分骁勇,逐渐在北魏的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在其得势后,以勤王的名义进入北魏朝堂,自此之后北魏便名存实亡。
10.贺拔岳
他来自一个武将世家,祖父和父亲也算是封疆大吏,但是他没有依靠父亲的关系来施展才华,反而凭的是真才实学,他能左右开弓,力大无穷。在随父亲出征中,他能在三百步开外精准命中敌军主帅,因此一箭成名。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投奔了尔朱荣与这位枭雄并肩作战,在尔朱荣率军进军洛阳的过程中,他作为先锋大将开路。后期他的军事高光时刻便是平定关陇万俟丑奴起义,他担任左大都督统帅大军,面对行军缓慢,他仅率八百骑兵渡过渭水,大肆杀掠万俟丑奴的官吏百姓,生擒尉迟菩萨。此战过后,贺拔岳在北魏的地位如日中天。然而随着在关中的势力日益壮大,引起了高欢的忌惮,最终被高欢等人联合除掉。
以上十位名将他们共同支撑起了北魏的军事辉煌,历史往往只记住哪些列入传记的一些人,但这些无名之辈同样值得铭记。伟大不在于名声大小,而在于贡献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