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南宋最强名将,亲手终结靖康之耻,为什么说他死后10年南宋灭亡?
迪丽瓦拉
2025-10-05 08:31:48
0

一提到南宋的名将,大家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名字,十有八九是岳飞。一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喊出了多少人的热血与遗憾。岳飞之后,还有韩世忠、刘光世、张俊,他们是“中兴四将”,名气响当当。但是,如果我问,是谁真正替宋朝完成了复仇,亲手捣毁了金国的老巢,彻底洗刷了“靖康之耻”?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这个人,不是岳飞,也不是“中兴四将”里的任何一位。他的名字叫孟珙,一个在历史长河中声名远不如岳飞,但功绩却足以彪炳史册的男人。他,被许多史学家认为是南宋朝廷后期真正意义上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百年国仇,谁能雪恨?

故事还得从那场让整个汉民族刻骨铭心的灾难说起。公元1127年,金国大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跟抢劫一样,把徽、钦二帝以及无数皇室成员、文武百官、能工巧匠全都打包掳走,北宋就这么屈辱地灭亡了。

南宋建立后,从皇帝到士兵,谁不把“收复中原,直捣黄龙”当作毕生梦想?岳飞为了这个目标,戎马一生,最终却含冤风波亭。岳飞的壮志未酬,成了南宋一个巨大的遗憾。时间一晃,一百多年过去了,金国也从当年的盛气凌人,变得日薄西山。一个更强大的对手,蒙古,在北方草原上崛起了。金国在蒙古铁骑的轮番打击下,已经是奄奄一息。

这时候,南宋朝廷看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一个大胆的计划被提上了议程:联蒙灭金。用蒙古人的刀,去报我们自己的血海深仇。这个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当时已经是南宋军界中坚力量的孟珙肩上。

蔡州城下,他完成了岳飞的遗愿

孟珙这个人,可以说是天生的将才。他出身将门,从小耳濡目染,练就了一身本事。公元1234年,历史的时针指向了金国的最后一座孤城蔡州(今河南汝南)。金国的末代皇帝金哀宗,就在这座城里做着最后的困兽之斗。

蒙古大军已经把蔡州围得水泄不通,但蔡州城防坚固,一时半会儿也啃不下来。这时候,孟珙率领的两万南宋精兵赶到了。这支军队,承载的不仅仅是军事任务,更是整个南宋一百多年来的复仇渴望。

蔡州之战打得异常惨烈。金国士兵知道城破就是国灭,抵抗得极为疯狂。孟珙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先是派兵帮助蒙军切断了金军的运粮通道,让城内彻底断粮。接着,他亲自勘察地形,发现城西可以利用水攻,于是下令掘开练江大堤,大水灌入城中,金军的防御体系瞬间瓦解了一大半。

在最后的总攻中,宋军和蒙军约定,谁先登城,城内的战利品就归谁。孟珙身先士卒,带着手下将士,冒着箭雨,奋勇攻城。根据史料的一些描述,宋军将士几乎是踩着尸体往上爬,喊杀声震天动地,因为他们知道,城墙的另一边,就是百年国仇的终点。最终,宋军率先攻破了蔡州南门。

城破之时,绝望的金哀宗不愿做亡国之君,自缢身亡。他临死前下令,将自己的尸身烧掉,以免落入敌手受辱。

手刃国仇,告慰先祖

城破后,孟珙在乱军中找到了金哀宗烧得焦黑的遗骸。他做出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决定:将金哀宗的尸骨一分为二,一半按照约定分给蒙古人,另一半,他要带回南宋的都城临安。

当孟珙带着金国皇帝的遗骸回到临安时,整个都城都沸腾了。宋理宗将这份特殊的“战利品”供奉在皇家太庙,以此告慰被金人掳走的徽、钦二帝以及列祖列宗。这一刻,距离“靖康之耻”已经过去了108年。三代人的夙愿,四代人的国仇,在孟珙的手中,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他,亲手终结了靖康之耻,完成了岳飞当年“直捣黄龙”也未能完成的终极梦想。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绝对是南宋最强的复仇者。

擎天之柱,轰然倒塌

然而,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当一个旧的敌人消失时,一个新的、更可怕的敌人会立刻出现在你面前。金国灭亡后,南宋的北方再无任何屏障,直接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蒙古。所谓“唇亡齿寒”,正是这个道理。

灭金之后,孟珙的人生并没有就此画上句号,反而开启了更艰难的篇章。他被任命为京湖制置使,总领长江中上游的防务,一个人扛起了南宋防御蒙古的半壁江山。在之后的十几年里,孟珙就像一根定海神针,构筑了一条坚不可摧的“孟珙防线”。他南征北战,在黄州之战、江陵之战中多次击败蒙古大军,让凶悍的蒙古铁骑始终无法跨越长江天险。

只要孟珙还在,南宋的国防就稳如泰山。他不仅自己能打,还为南宋培养和提拔了李庭芝、高达等一批优秀的将领,为南宋的国防事业可以说是鞠躬尽瘁。

可惜,英雄终有落幕时。常年的征战严重透支了孟珙的身体。公元1246年,这位为南宋操劳了一生的名将,因病逝世,享年五十二岁 。据《宋史·孟珙传》记载,他去世时,襄阳城的百姓自发罢市哀悼,哭声震野,可见他在军民心中的地位有多高。他的死,对南宋而言,不亚于天塌地陷。

“他死后十年南宋灭亡”?

有人说“他死后10年南宋灭亡”。

很多网络文章和自媒体都喜欢用这个说法来强调孟珙的重要性 。这个说法听起来极具冲击力,好像孟珙一死,南宋立刻就土崩瓦解了。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们来算一笔账。孟珙去世于1246年。而南宋最终灭亡的标志性事件,崖山海战,发生在1279年。从1246年到1279年,中间隔了整整33年。所以,“十年亡国”这个说法,从字面上看,显然是不准确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流传呢?

孟珙的死,是南宋由盛转衰,最终走向灭亡的真正转折点 。他活着的时候,南宋的防线固若金汤;他去世之后,南宋再也找不到一个能像他那样统筹全局、威震敌胆的统帅了。他建立的防御体系,在他死后虽然又苦苦支撑了三十多年,但根基已失,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他死后十年南宋灭亡”更像是一种文学上的夸张,一种用来凸显他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的民间论断。它想表达的核心意思是,当这位“擎天柱”倒下之后,南宋这座大厦的倾覆,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从这个角度看,这句话又充满了历史的洞见和悲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1949年3月,在党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主席以坚定而充满信心的语气向与会代表们发表讲话:...
原创 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流传着多子多福的说法,认为子孙满堂是人生最大的福气。然而在帝王之家,皇子众多却...
朱标死后,为何不传位给朱棣?朱... 明太祖朱元璋对太子朱标的器重与培养可谓用心良苦。自登基称帝以来,朱元璋就将朱标视为最理想的继承人,不...
原创 勾... 勾践复国后,与他患难与共的夫人为何选择结束生命? 在浩瀚的历史长卷中,有一段令人扼腕叹息的篇章。春秋...
我省开展河南革命军事馆史料文物...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徐东坡 通讯员 李真 9月12日,河南革命军事馆史料文物征集发布仪式暨版式样稿审...
原创 6... 公元1875年,清廷面临西北边疆的严重军事危机,为稳定局势,朝廷特别任命时年65岁高龄老将左宗棠为钦...
东营市社科联举办黄河口大讲堂宣... 9月12日,黄河口大讲堂首场“铭记东营抗战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社科普及校园宣讲活动在东营金盾司法...
原创 关... 关于关羽与赵云武艺高下的探讨,历来是三国爱好者热议的话题。从作战风格来看,二人确实各有所长。关羽作为...
原创 《... 最近看了《营救飞虎》,这部电影在九三阅兵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这个特殊节点上映,真的意义非凡。 ...
秦始皇两件超前发明,一件领先美... 在您开始阅读这篇深入探讨秦朝军事科技的文章之前,诚挚地请您点击关注按钮。这不仅能让您更方便地参与后续...
原创 努...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时间长达296年,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开始,直至1912年辛...
东汉继承法下的必然选择:刘备为... 刘备虽然有四个儿子,但这四个儿子,年龄最大的刘封只是养子。年龄稍小的刘永和刘理,在刘备立太子的时候,...
原创 他... 在那浩瀚无垠的历史星空中,总有一些被时光尘埃掩埋的明珠,它们的光芒虽不似烈日般耀眼夺目,却在岁月的打...
原创 导... 明朝末年,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已步入衰微之境,整个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泥沼之中难以自拔。朝堂之上党争不断...
原创 谷... 《追忆谷牧同志:一位敢于直谏的革命家》 1952年春天,毛泽东主席在济南视察期间,第一次与年轻的济南...
中国古代数百位皇帝中,谁打天下...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数百位帝王,但真正从社会最底层崛起、白手起家开创王朝的却屈指可数。这些...
洛阳那些文物里的生僻字——斝(... 二里头遗址气象恢宏 一次又一次“刷新历史篇章” 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明史 不断向前推进 今...
原创 三... 在浩瀚的历史长卷里,三国时代无疑是最为璀璨夺目的篇章之一。那个群雄并起、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了无数...
原创 晚... 清朝末年,科举制度与经学教育之间形成了一种既相互促进又彼此制约的复杂关系。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制度...
原创 日... 《——【·前言·】——》 你听过日本国歌吗?日本国歌《君之代》翻译成中文只有短短28个字,内容说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