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没有此人,中国历史或将改写!晚年离休后享受什么待遇?
你以为他是个大人物,其实你连他的名字都没听过,此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他究竟做了什么事?对中国有啥贡献?
此人就是王盛荣,他做了什么呢?回到1933年冬天,毛泽东站在苏区指挥部的门口,身边的卫兵紧攥着枪,指节都泛白了。这仗要是顶不住,红军可能就没了,中央的领导们更是凶多吉少。
就在这要命的关头,一个年轻人往前一站,声音喊得嗓子都哑了:“跟我来!我带你们撕开口子,保证把人护走!”
这个年轻人,就是王盛荣。他揣着两颗手榴弹,领着一队战士就往敌人的包围圈里冲。
子弹擦着耳朵飞过去,身边的战友倒在地上,他连难过的工夫都没有,只顾着往前冲,硬是在密密麻麻的枪声里,闯开一条生路。
等把毛泽东护到安全地方时,他的衣服早被血浸得发黑,胳膊上还嵌着弹片,却只咧嘴笑了笑:“人没事,比什么都强。”
后来毛泽东再见到他,第一句话就是:“王盛荣,你还没死啊?”
这话听着糙,可懂的人都知道,里面全是后怕和庆幸。当年那枪林弹雨里,差半秒,王盛荣可能就没了;要是王盛荣没了,那趟突围能不能成,真就说不准了。
其实王盛荣跟革命的缘分,早从十几岁就开始了。他小时候在上海的工厂当童工,天天被工头打。
16岁那年,有人跟他说“跟着革命走,才能不受欺负”,他想都没想就加入了。
后来他跟着红军到了苏区,从少先队总队长做到中革军委委员,进了红军的最高指挥圈。
每次打仗,他总在队伍最前面,战士们都说:“跟着王队长,心里踏实!”
可谁能想到,这么一个敢拼敢干的人,建国后却连着降了三次级。
1949年夏天,王盛荣带着军工部的人南下武汉。当时前线缺医少药,伤员躺满了临时医院,连运伤员的卡车都没有。在湖北的李先念急得满嘴燎泡。
王盛荣一看这情况,没等向上级请示,直接调了一所军医院、五辆卡车,还拉去几吨汽油给李先念。
结果这事被林彪知道了,当场就发了火:“你倒会做人情,跟李先念搞交易?”
逼着他写检讨,还把他从军队调到了地方,当了中南工业部的副部长。明眼人都知道,这是 “降级” 了。
过了一年,国家要靠出口钨砂换苏联的装备,这事又交到了王盛荣手上。可他跑遍全国的矿区才发现,设备太旧了,就算工人拼了命干,也产不出够数的钨砂。
正着急的时候,他听说香港有1000吨钨砂,被蒋介石的人扣着运不回来,立刻就找到了周恩来:“把这批砂卖了,换设备回来,才能多产钨砂。”
周恩来点头后,他亲自去香港对接,跟对方磨了半个多月,终于把设备拉了回来。最后不仅完成了万吨钨砂的出口任务,还让矿区的生产提了一大截。
可没过几年审计,有人说他“违反贸易规范”,又把他的官阶往下调了。
别人离休后住大院、有专人照顾,王盛荣偏要住老城区的普通楼房,每天爬三层楼梯;生病去医院,坚决不搞特殊,跟老百姓一样排队挂普通号。
他家里的墙更是特别,别人家挂功勋证书、老照片,他的墙上只挂着一条洗得发白的毛巾,还有一张写满字的学习笔记。
子女想托他的关系找个好工作,被他狠狠骂了一顿:“我一辈子没沾过国家的光,你们也别想搞特殊!”
2006年,王盛荣以99岁高龄辞世。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摆放着一副挽联:“盛华多磨难一生信仰终不改,荣辱少计较两袖清风到百年”。
王盛荣去世后,子女整理遗物时发现,这位正省级待遇的老革命,家中最值钱的物品竟是一台用了十几年的旧电视机。
他没有给子女留下任何物质财富,却留下了最珍贵的精神遗产——对信仰的坚守,对名利的淡泊,对国家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