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大肆诛杀功臣而饱受后世诟病,其中以洪武二十六年爆发的蓝玉案最为骇人听闻,这场政治清洗波及范围之广令人咋舌,据史料记载竟有数万官员将领因此丧命。在追忆明初开国元勋时,中山王徐达的丰功伟绩尤为耀眼。根据《明实录》等官方史籍记载,这位战功赫赫的大将军最终因背部痈疽发作而病逝。
值得注意的是,在徐达生命最后时刻,史料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朱元璋曾亲自赐膳。自清代起,民间开始流传一个颇具戏剧性的说法:朱元璋因忌惮徐达的威望,特意赐下蒸鹅,而鹅肉发物的特性加剧了徐达的背疽病情,最终导致其毒发身亡。这一说法在《明史纪事本末》等野史中屡见不鲜,但这是否意味着朱元璋真的存心要置徐达于死地呢?
考古学家对位于南京玄武区太平门外板仓村的徐达墓进行了细致考察。这座保存完好的明代墓葬中,高达8.95米的神道碑尤为引人注目。碑文由朱元璋亲撰,全文两千余字,最奇特的是每隔数字就刻有一个醒目的圆圈标记。文字学家考证认为,这些圆圈是明代特有的句读符号,相当于现代的标点符号。这种特殊的碑文格式背后,实则暗藏深意。
结合《明史·徐达传》的记载可以得知,朱元璋虽出身贫寒文化程度有限,却坚持亲自为徐达撰写碑文。这些质朴的句读符号不仅反映了朱元璋真实的文字水平,更体现了他对这位开国功臣的特殊情感。更令人惊讶的是,经测量徐达墓碑高度远超明代礼制规定的亲王规格,达到惊人的8.95米,比规定高出近3米。这种逾制的厚葬规格,充分说明朱元璋对徐达的尊崇程度。
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鹅肉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对伤口愈合反而具有促进作用。中医所谓发物导致疮毒加重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临床研究表明,痈疽(即现代医学所称的蜂窝组织炎)的恶化主要与细菌感染有关,与饮食并无直接关联。因此,朱元璋赐鹅致死的说法纯属后世附会,缺乏事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