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已濒临崩溃。时任行政院长的阎锡山与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等人,乘坐专机从成都凤凰山机场仓皇飞往台湾。在这生死存亡之际,生性多疑的蒋介石仍对这位山西王心存戒备,特意指派心腹陈立夫全程陪同,实则是暗中监视。
飞机起飞后不久便遭遇强烈寒流,机身剧烈颠簸。更糟糕的是,机组人员发现飞机严重超载,引擎不堪重负。经紧急检查,发现机舱内竟堆放着数十个沉甸甸的樟木箱,里面装满了阎锡山从山西带出的金条和贵重物品。陈立夫当即要求阎锡山丢弃部分财物以减轻重量,这位年近七旬的老军阀却死死抱住箱子,声嘶力竭地喊道:这些都是山西百姓的血汗钱,我阎百川宁死也不能丢!最终飞机不得不冒险返航,险些酿成空难。
这段插曲彻底暴露了阎锡山贪财惜命的本质。1883年出生于山西五台县河边村的阎锡山,自幼在商贾之家耳濡目染。14岁那年,他随父亲经营钱庄失利,背负巨债连夜出逃。这段经历在他心中埋下了对财富的执念。1904年官费留日期间,他虽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但始终保持着商人的精明算计。
1911年武昌起义后,28岁的阎锡山凭借过人的权谋手腕,从新军标统一跃成为山西都督。在主政山西的38年间,他推行保境安民政策,既周旋于北洋军阀之间,又大力发展地方经济,修建同蒲铁路,创办西北实业公司,将山西打造成模范省。但这一切都建立在盘剥百姓的基础上,他通过滥发晋钞、垄断贸易等手段聚敛了惊人财富。
抗战期间,阎锡山在日军、中共、国民党三方势力间左右逢源。他时而联共抗日,时而勾结日伪,甚至制造十二月事变袭击八路军。这种首鼠两端的作风,最终让他在国共内战中付出了惨重代价。1948年晋中战役后,他苦心经营多年的晋绥军土崩瓦解,仓皇逃离太原时,仍不忘将搜刮的黄金细软装满十几辆卡车。
逃台后的阎锡山蜗居在阳明山上的破旧农舍,终日守着从大陆带出的几箱金条。昔日的山西王如今成了孤岛上的守财奴,那些冰冷的金条成为他最后的心理慰藉。1960年5月23日,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军阀在贫病交加中离世,临终前还喃喃自语着山西老家的醋香面味。他的人生轨迹,恰似那架超载的飞机,终因背负太多而无法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