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继续沿着《中国通史》的脉络,深入探讨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及其发展历程。在前两篇文章中,我们讲述了坚守气节的苏武和被迫投降匈奴的李陵的故事。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一个更为传奇的人物——一位从匈奴王子沦落为马奴,最终逆袭成为大汉王朝二号重臣的金日磾的非凡人生。
公元前87年3月,汉武帝刘彻病重垂危,预感自己时日无多,便紧急召见四位重臣: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太仆上官桀和御史大夫桑弘羊。当时,汉武帝属意的继承人刘弗陵年仅八岁,他深知幼主难以独自执掌朝政,于是决定将这四位心腹大臣召至榻前,托付身后大事。他特别嘱咐霍光,希望他能像当年周公辅佐周成王一样辅佐年幼的刘弗陵。霍光听后,立即叩首推辞,谦逊地表示自己不如金日磾。而金日磾也连忙推让,称自己是外族人,难以胜任如此重任。最终,汉武帝决定由霍光担任首辅大臣,金日磾为次辅,与上官桀、桑弘羊共同辅佐太子。
或许有人会问:金日磾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能获得汉武帝如此信任,成为托孤重臣?事实上,金日磾(音jin mì dī)原本是匈奴的王子。早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遣霍去病两次出征河西走廊,大败匈奴休屠部和浑邪部。霍去病在此战中不仅缴获了休屠部祭天的金人,还成功收复了河西地区。当时的匈奴单于伊稚斜因失去河西走廊而迁怒于浑邪王和休屠王,打算将他们召回龙城处死。浑邪王得知后,与休屠王商议决定投降汉朝。然而,途中休屠王反悔,企图返回匈奴。浑邪王岂能容忍,当即将其杀害。年仅14岁的金日磾,作为休屠王之子,无力反抗,只得随母亲和弟弟一同归降汉朝。由于休屠王的抗命,金日磾一家被贬为官奴,他被分配到黄门署养马,开始了马奴的生涯。
自幼在草原长大的金日磾,对养马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他精心照料马匹,使得它们个个膘肥体壮,毛色油亮。一次,汉武帝在宫中设宴,命马奴们牵马供群臣观赏。数十名马奴依次牵马经过,许多人都忍不住偷看一旁的宫女,唯独金日磾目不斜视,沉稳地牵着马匹走过。汉武帝注意到这个举止端庄、高大英俊的年轻人,并发现他所养的马匹格外健壮。宴会结束后,汉武帝召见金日磾,询问其身世。得知他是休屠王之子后,汉武帝联想到霍去病缴获的金人,便赐他姓“金”。汉武帝认为金日磾是难得的人才,当即任命他为御马监。
此后,汉武帝频繁召见金日磾,有意将他树立为匈奴降将中的典范。短短数年间,金日磾的官职一路高升,从侍中到驸马都尉,再到光禄大夫。金日磾也不负所望,行事谨慎,从未出错,深得汉武帝信任。几年后,金日磾的母亲去世,汉武帝感念她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子,特命人在甘泉宫为其画像,题名“休屠王阏氏”。金日磾每次见到母亲的画像,都会跪拜痛哭,汉武帝见状,更加器重他的孝心。而汉武帝对金日磾母亲的尊崇,也令金日磾深受感动,君臣之间的信任愈发深厚。尽管金日磾的快速升迁引来旁人的嫉妒与非议,认为一个匈奴降将不应受此重用,但汉武帝对此不屑一顾。金日磾也深知自己的身份,始终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以行动赢得众人的尊重。
金日磾有两个儿子,自幼陪伴汉武帝左右,深得皇帝喜爱。然而,随着年岁增长,长子行为逐渐轻浮。一次,金日磾在宫中长子与宫女嬉戏调情,当即将其带回家中,依家法处死。汉武帝得知后震怒,金日磾叩首请罪,解释缘由。汉武帝虽为失去一个玩伴而伤心,却更加敬佩金日磾的为人。后来,汉武帝听闻金日磾的女儿貌美,欲纳为嫔妃。面对这飞黄腾达的机会,金日磾却含泪拒绝,称自己已位极人臣,若再成外戚,恐危及皇权。汉武帝听后,遂打消此念。
金日磾还曾救过汉武帝的性命。公元前92年,江充借“巫蛊之祸”陷害太子刘据。马何罗兄弟因与江充交好,在诛杀太子时立功封爵。一年后,汉武帝醒悟太子冤死,诛杀江充三族。马何罗兄弟恐被清算,密谋造反。金日磾察觉其异样,暗中监视,并寸步不离地守护汉武帝。一次,汉武帝驾临林光宫,金日磾因病休息。马何罗趁机派弟弟假传圣旨调兵,自己则潜入宫中行刺。次日清晨,马何罗闯入寝宫,金日磾察觉有异,与之搏斗,最终将其制服,救下汉武帝。
凭借忠诚与孝行,金日磾赢得了举国敬重,不再有人在意他的匈奴出身。晚年时,他被封为车骑将军,成为仅次于霍光的重臣。汉武帝临终前,将他列为托孤大臣之一。尽管遗诏封他为秺侯,金日磾却以新君年幼、自己无功为由推辞。公元前86年,病重的金日磾在霍光的坚持下接受封号,次日便与世长辞。汉昭帝赐他陪葬茂陵,谥号“敬侯”。
如今,在陕西兴平市南位镇道常村西北,霍去病墓东侧百米处,一座圆形墓冢静静矗立,这便是金日磾的长眠之地。他的后代谨记祖训,以忠孝传家,七世不衰,为西汉政权的稳固和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日,我们将继续讲述匈奴分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