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霞
《探秘临沂》系列文章发布后,众多朋友纷纷好奇,我们为何突然对临沂城的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毕竟,当地文化由当地人来阐述似乎更具优势。实际上,《探秘临沂》系列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地方文化研究文章,而是我们参观临沂银雀山竹简博物馆后撰写的几篇学习笔记。这些内容部分源自讲解员的精彩解说,部分则是我们的思考与猜想。
《探秘临沂》在网络上发布后,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关注,留言,让我们收获很多,启发很大。也进一步激发了我们深入学习的热情,学习笔记也随之不断更新。这里,我们与大家分享这个系列文章的写作源起。
在此之前,我虽已两次造访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但印象却并不深刻。只知道《孙膑兵法》是在这里出土的,它解决了孙武与孙膑是否为同一人的千古疑团,至于其他细节,则已模糊不清。
今年5月17日,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屈会化教授和赵琰教授回乡探亲,屈教授表达了参观临沂银雀山竹简博物馆的愿望。考虑到竹简博物馆与书法息息相关,我们又特别邀请了山东省博物馆的研究馆员、书法博士张颖昌老师一同前往。于是,我们这几个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神奇组合”,共同踏上了前往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的研学之旅。
“神奇组合”研学临沂
还未抵达博物馆,关于临沂和竹简博物馆的话题就已经在车内热烈展开。几位教授、博士学识渊博,谈话内容丰富而精彩,我连忙拿出笔记本记录,许多话题后来都成为了《探秘临沂》系列的素材。
在银雀山汉墓博物馆,为我们讲解的是小秦老师。她接待过无数场次的讲解,但像我们这样的“神奇组合”却是首次遇到。她为我们讲解时,教授和博士们不时将关键词再阐释回去,这种互动也吸引了旁边的游客,他们跟着我们一起边看边听,气氛热烈。
屈教授讲竹简
我们从《孙膑兵法》聊到汉墓的墓主人,从金雀山汉墓的帛画谈到楚文化,再从金雀山、银雀山的军事防御功能聊到临沂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战略地位。话题还从秦简汉隶延伸到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大家,这简直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原本可能枯燥无味的知识,在专家们的讲述下变得生动有趣。
临沂书法文化
屈教授擅长启发式教学,他提出研究《孙膑兵法》,应从出土文物墓葬的时代出发,向上向下各追溯1000年,以全面了解临沂的历史背景。赵教授则擅长总结提炼,她指出中医与书法等艺术形式其实是“一源两岐”,这一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张颖昌博士不仅书法造诣深厚,文化底蕴也极为丰富,他对秦简的讲解让人叹为观止。而他对王羲之《兰亭集序》和颜真卿《祭侄文稿》的深入剖析,更是让我们对这两大书法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王羲之《兰亭集序》
参观结束后,我们各自回到了工作岗位,但心中的热情仍未消退。于是,我们成立了一个小群,继续探讨临沂的文化。我将这些讨论的话题整理成文,撰写了《探秘临沂》系列文章,希望能与更多朋友分享临沂的文化魅力。在整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临沂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虽然写了这么多文字,但其实我们还未真正走出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这里确实是一处研学历史、了解临沂的绝佳去处,我们乐于成为这座博物馆的推介官。之后我们也会继续探秘,继续讲好临沂故事。
发现临沂、宣传临沂,是每个临沂人的责任和义务。希望《探秘临沂》系列文章,能为宣传临沂做点贡献,尽我们这个“神奇组合”的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