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据统计,中国军队在这段时期的伤亡人数高达380余万。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不仅包括在国内战场牺牲的烈士,还有那些远赴海外、在异国他乡为抗日献出生命的英雄们,他们就是著名的中国远征军。
1942年,随着战局的发展,中国军队开始远征缅甸。从那时起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在境外作战中牺牲的中国远征军将士至少有10万之众。面对如此惊人的伤亡数字,人们不禁要问:中国远征军的实际战斗力究竟如何?要回答这个问题,仅凭冰冷的数字显然不够,我们需要从亲历者的真实经历中寻找答案。
余国清,这位来自江西奉新的远征军老兵,用他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揭开了这段历史的一角。1937年,当日寇的铁蹄踏遍中华大地时,年仅17岁的余国清在南昌毅然参军。他被编入国民革命军新编第28师83团迫击炮连,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当时整个部队1000多名士兵都是新兵,他们从南昌出发,经过长途跋涉来到重庆接受训练。经过数月的严格操练后,部队又被调往贵阳,负责保卫至关重要的滇缅公路——这条当时中国唯一的国际运输生命线。
1942年4月初,余国清所在的28师与29师一同开赴缅甸战场。然而此时盟军在缅甸的战局已经十分不利。更危急的是,4月28日,日军突然偷袭腊戌,切断了中国军队的退路,16万盟军陷入绝境。在混乱的撤退过程中,许多部队被迫进入被称为死亡之地的野人山,最终能活着走出来的寥寥无几。幸运的是,余国清所在的83团撤退及时,距离中国边境仅剩一天路程。
但命运弄人,在夜间撤退时,部队因视线不清误入日军防线,整个团被打得七零八落。作为班长的余国清带领着战士们一路退到怒江边,途中还收容了十几名失散的士兵,他的班一下子扩充到20多人。当他们历尽艰辛赶到怒江边时,却发现桥梁已被炸毁,更可怕的是日军追兵已至。余国清回忆说,当时路上挤满了逃难的妇女儿童,眼看日军就要追上来,他毅然决定与敌人决一死战。
这位年轻的班长带领着20多名身经百战的老兵,在公路旁的密林中设下埋伏。当一队日军跑步经过时,他们突然开火,第一轮射击就撂倒了好几个敌人。然而日军很快调来迫击炮进行反击,而余国清他们却没有任何重武器。激战持续了一段时间后,20多人的弹药全部耗尽,他们不得不与日军展开惨烈的白刃战。在这场肉搏中,余国清的战友们全部壮烈牺牲,他自己也被刺刀捅了六个血窟窿。
就在几个日本兵准备活捉他时,余国清毅然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出人意料的是,日军见状慌忙逃散,他趁机将手榴弹投向敌人,自己则滚下山坡,最终爬到河边的树林中躲藏起来。正是这个机智勇敢的举动,让余国清奇迹般地捡回了一条命。
战后,在解放战争期间,余国清被俘后获得遣散。他定居桂林安度晚年,但那些与他并肩作战、最终长眠异国的20多位战友,却成为他永远无法忘怀的记忆。每当夜深人静时,老人总会想起那些在怒江边壮烈牺牲的兄弟们,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远铭刻在这位老兵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