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京已经一周,我仍时常翻看在平壤拍的那些照片。美女导游扎起马尾嘟嘴的模样、商店售卖员清秀的面容、女兵回眸一笑的瞬间……每一张都像是被时光温柔吻过的画面。我选了九张最满意的照片,发在了朋友圈,配文:“平壤记忆:那些如花的笑容。”点赞很快破百,许多人留言说“没想到朝鲜姑娘这么美”“真的能随便拍照吗?”
我并不知道,这些照片正被另一双眼睛注视着。
第三天晚上,一个陌生账号突然在我的微博下留言:“您拍的那位女兵,是我失散多年的妹妹。能否联系?”我以为是恶作剧,没理会。谁知对方竟私信发来一张老旧合影:两个女孩穿着传统朝鲜服装,面容确有几分相似。
半信半疑间,我回复问如何证明。对方秒回:“她右耳后有一小块红色胎记,像一片花瓣。”我急忙翻开照片放大——虽然模糊,但那位回眸女兵的右耳后,确实隐约可见一小块红色印记!
震惊之余,一种不安感悄然浮现。我试图追问更多,对方却突然下线,再无回应。那晚我失眠了,总觉得这件事透着诡异。凌晨三点,手机突然亮起,收到一封加密邮件:“请立即删除所有在朝鲜拍摄的人物照片,危险!!!”
我猛地坐起,背脊发凉。犹豫再三,我开始一张张删除朋友圈和微博的照片。就在删除到最后一张时,又一个陌生来电响起。接听后,对方用带着口音的中文低声说:“太迟了。他们已经知道了。”
电话戛然而止。我愣在原地,浑身冰冷。
第二天上班时,我心神不宁。中午在食堂吃饭,两位同事闲聊说起最近有境外势力通过社交媒体识别、策反他国人员。我手中的筷子差点掉落。
下班回家时,我总觉得有人跟踪。回头望去,只有匆匆行人。进入小区前,一位保洁阿姨突然塞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个地址和时间:“明日14点,务必前来。”
我一夜未眠。次日下午请了假,按地址找到一家老城区的咖啡馆。角落里,一位戴墨镜的女子向我招手——竟是平壤那家商店的售卖员!虽然换了现代装束,但我一眼认出她那清秀的面容。
“您很危险,”她开门见山,中文比在朝鲜时流利许多,“那些照片暴露了不该出现的人。”
她告诉我,我拍到的那个回眸女兵叫李英玉,是朝鲜某重要科研人员的女儿。该科研人员于三个月前借道中国投奔韩国,引发朝方高度重视。而我无意中拍到的英玉照片,让某些人找到了追踪其家族线索的机会。
“更糟糕的是,”她压低声音,“你拍到了背景中一个正在建设的导弹设施,虽然模糊,但足以被专业分析。”
我冷汗直冒:“那你为什么告诉我这些?你又是谁?”
她苦笑一下:“我是英玉的姐姐,真名李英珠。父亲出走前安排我留在平壤保护妹妹,但现在她也被盯上了。那天你在商店拍照,我本想让您删除,但看到您真诚友善,不忍当场揭穿。”
她深吸一口气:“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能救英玉:请您配合我制造一个假象,让追踪者认为英玉已经在中国,从而放松对朝鲜境内的搜查。”
我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害怕卷入国际争端,另一方面又不忍心那个回眸一笑的女兵因我而陷入险境。
犹豫间,英珠拿出手机,给我看了一段偷拍视频:英玉被两名男子带上一辆黑色轿车,眼神恐惧而无助。“这是昨天拍的,”英珠眼圈泛红,“他们以调查父亲为名带走了她,实际上是想逼问父亲可能留下的信息。”
那一刻,我做出了决定:“我该怎么做?”
英珠的计划大胆而危险:我需要假装成一个对朝鲜文化感兴趣的学者,申请再次前往平壤,然后通过某些方式暗示英玉已经潜逃到中国,并留下虚假线索。
“这太冒险了!”我惊呼。
“是的,”英珠直视我的眼睛,“但您是唯一能帮助她的人。那些人已经监视了我,我无法直接行动。”
离京前一晚,我收到一个包裹,里面是一部加密手机和一张英玉的近照。照片背面写着:“请记住这个笑容。”我彻夜未眠,反复问自己是否做出了正确选择。
再次踏上平壤的土地,感觉已然不同。阳光依旧明媚,街道仍然整洁,但我看每个人的眼神都似乎暗藏玄机。接待我的不再是上次的美女导游,换成了一个神情严肃的中年男子。
行程中,我刻意在一些场合“不小心”掉落一张英玉的照片,假装慌忙捡起;还在与导游交谈时“说漏嘴”,提到在中朝边境某市看到一个很像英玉的女孩。
效果立竿见影。第三天,我发现酒店房间被人搜查过,虽然做得隐蔽,但我特意放在抽屉里的一根长发丝不见了。当晚,一个陌生男子在餐厅“偶然”坐在我对面,试探性地问起我对朝鲜叛逃者的看法。
我按照英珠教的方法,表现出适度好奇但又谨慎的态度,暗示自己在中朝边境某地见过照片上的女孩,还故意提供了一个详细的地址——那是英珠告诉我的一个已经废弃的安全屋。
事情的发展超出了我的预期。
第五天,导游突然告诉我行程有变,新增了一个偏远地区的“文化体验”项目。车辆驶出平壤,进入我从未见过的乡村地区。三小时后,我们停在一处看似普通的民居前。
当我走进院子,震惊地看到英玉正坐在那里,神情憔悴但安然无恙!她看到我时眼中闪过惊讶,随即变为警惕。
带我来的人突然大笑:“李先生,感谢您的配合。我们通过您的线索果然找到了这个叛徒的女儿。”
我的心沉到谷底:自己被利用了!原来从一开始,我就陷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那些人早就怀疑英玉还在朝鲜,利用我作为诱饵来确认这一点。
当晚,我被带到一个陌生房间。面对审讯,我坚持说自己只是被骗的游客,对真相一无所知。然而对方拿出令我震惊的证据:我与英珠在中国见面的照片,以及我们对话的录音!
“您涉嫌参与危害朝鲜国家安全的活动,”审讯者冷冷地说,“将面临严重指控。”
绝望中,我忽然想起英珠给我的加密手机。趁看守不备,我发出了紧急信号——那是英珠说的“最后手段”。
奇迹发生了。
一小时后,房间门被打开,一个高级军官走进来,令人放开我:“误会解除了,您是朝方的朋友。”
后来我才知道,英珠并非普通女子,而是朝鲜某实权派系的情报人员。该派系与抓我的一派正进行权力斗争。我的求救信号激活了她布设已久的反击计划。
次日,我被“礼貌”地送上返回北京的飞机。登机前,一个工作人员悄悄塞给我一张纸条。起飞后展开,上面是英珠的笔迹:
“感谢您的勇气。英玉已安全。请销毁此条。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在阳光下再次相见。”
飞机掠过鸭绿江上空,我望着下方那片神秘的土地,心中五味杂陈。那些美丽的笑容背后,竟隐藏着如此惊心动魄的故事。我取出手机,删除了所有关于朝鲜的照片。
然而故事并未结束。
回到北京两周后,我收到一个来自东北的包裹,没有寄件人信息。打开一看,是一本朝鲜旅游画册。翻开内页,赫然夹着我和英珠在平壤商店的合影——照片上,我们身后柜台的玻璃反射中,一个模糊的人影正举枪对准我们!
照片背面有一行新写的小字:“他们还在找你。小心!”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