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春夏之交,中央军委对西北战场作出重要调整,将贺龙元帅原先统率的部队全部划归彭德怀指挥,正式组建西北野战军。这支由彭德怀直接率领的部队,肩负起在陕北地区抗击胡宗南集团的重任。与此同时,毛主席亲自点将,安排贺龙负责整个陕北战场的后勤保障工作。就这样,这位叱咤风云的元帅转型当起了粮草大总管。
当时的陕北根据地可谓困难重重。这片贫瘠的黄土地不仅粮食短缺,资金匮乏,各类军需物资更是捉襟见肘。要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进行大规模作战,其难度可想而知。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之所以屡屡受挫,除了被彭德怀的战术拖垮之外,更因为后勤补给跟不上,士兵们常常饿着肚子打仗。相比之下,解放军的处境要好得多。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西北野战军不仅拥有彭德怀这样运筹帷幄的军事统帅,更得益于贺龙这位保障有力的后勤部长。正是贺龙出色的后勤组织能力,确保了部队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仍能保持战斗力。
随着冬季临近,西北野战军计划南下作战,将战线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但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面前:数万将士连过冬的棉衣都还没有着落。彭德怀立即给贺龙发来紧急电报求援。
这个难题让贺龙绞尽脑汁。经过反复思考,他创造性地想出一个办法:利用边区土特产做文章。他计划组织人手将陕甘宁和晋绥地区的特产运到边界地带,通过商人转卖到国统区,以此快速筹集资金和物资。但问题来了: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要完成这样长途的物资转运,该派谁去负责呢?
贺龙最终选中了绥蒙军区副政委张达志。命令一下,张达志立即带着两个骑兵团从绥远赶来报到。
贺龙语重心长地对张达志说:现在西北野战军的同志们处境非常艰难,没有棉衣御寒,连伙食费都成问题。冬天就要到了,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支援他们。现在交给你一个特殊任务——当运输队长'做生意'。你带两个骑兵团分头行动,一个去关中,一个去晋南。我会配给你两部电台,直接与联防军司令部保持联系。
张达志有些疑惑:老总,运输队需要用两部电台吗?
贺龙严肃地回答:张达志同志,你可别小看这个任务。虽然带的人不多,但责任重大。你要把土特产卖出去,换成我们急需的棉花、布匹、鞋袜等物资,还要兑换成现金、金条、银元。为了确保安全,我们必须随时掌握你们的动向,两部电台必不可少。
见贺龙如此重视,张达志不再多言。
明天就去领取装备,每匹马配两个货袋,你也不例外。贺龙又叮嘱道。
张达志雷厉风行,很快就做好了出发准备。贺龙亲自检查了部队的行装。临行前,他再次嘱咐张达志:为了行动方便,我现在任命你为陕甘宁晋绥游击司令。要每天保持联系,详细汇报情况。换来的物资和钱款,路上遇到西北野战军的部队,他们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只要打个收条就行。但务必确保钱款物资安全送达。
在接下来的整个冬季,张达志率领两个骑兵团活跃在边区各地,通过灵活的商业运作,为部队筹集了大量急需的金钱和物资。直到1948年2月,这项特殊使命才圆满完成。
贺龙用两个骑兵团的特殊作战,成功解决了西北野战军的冬季供给难题。毛主席得知后欣慰地说:有贺龙同志坐镇后勤,我们就完全放心了。
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被记录在陈冠任所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中。该书生动记述了贺龙元帅等开国将帅的传奇经历,自出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销量突破百万册,曾荣登中国军事类图书畅销榜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