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穿越时光,探寻一件神秘文物的传奇故事。
各位读者好!之前我们分享过许多珍贵文物的发现历程,今天要讲述的是一件造型奇特的古代铜器,它的发现过程充满戏剧性。
▲黑龙江乡村一景
时间回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在黑龙江阿城县南城村,一位农民正在自家后院挖菜窖。铁锹突然碰到一个硬物,挖出来竟是一尊高约20厘米、重两公斤多的铜制坐龙。这位朴实的农民没有上报文物部门,而是偷偷把铜龙藏在家中。两个多月后,他以为风声已过,就把铜龙摆在窗台上欣赏。谁知微风吹过时,铜龙竟发出呜呜的鸣响,吓得他赶紧把铜龙收了起来。
▲珍贵的铜坐龙文物
后来每当把铜龙放在通风处,它就会发出奇异声响。农民越想越害怕,以为是真龙显灵,最终决定将铜龙上交县文物管理所。专家仔细检查后发现,铜龙会叫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它是用特制的响铜铸造,龙背上刻有精细的缝隙,气流通过时就会产生共鸣发声。得知真相后,农民既惊讶又有些懊悔。
▲传统铜坐龙造型
这尊铜坐龙造型独特,呈三角形蹲坐姿态,龙尾高高翘起,与云纹缠绕成螺旋状。它右爪撑地,左爪轻搭祥云,与后爪相连。整件作品工艺精湛,形态生动。最让专家惊喜的是,这种坐龙造型与传统的四大龙形截然不同,不仅流行于金代,到清代时还常见于宫殿屋檐等建筑装饰上。
▲金代皇城遗址风貌
值得一提的是,女真族特别崇拜海东青(一种猎鹰),视其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金代器物上的龙嘴常采用鹰嘴造型。但直接使用弯曲的鹰嘴会影响整体美感,工匠们就将鹰嘴拉直,改造成三角形。这尊铜坐龙的眼睛采用凤眼造型,明显受到唐代龙形艺术风格的熏陶。凤眼设计既彰显了主人的尊贵身份,也象征着金国的繁荣昌盛。龙口中两对锋利的獠牙,则展现出威武勇猛的气势。
▲金上京博物馆内景
据《金史》记载,金世宗大定六年(1166年)曾下令将皇帝御用车驾上的坐龙纹饰改为凤纹。这是因为皇帝端坐车中,犹如龙踞车上,所以八百多年前的皇家车驾扶手上就出现了坐龙形象。另有史料记载,皇家大辇的车顶也装饰有坐龙纹样,以彰显皇权威仪。1990年,这尊铜坐龙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从阿城金上京博物馆调拨至黑龙江省博物馆珍藏,如今已成为该馆最具代表性的镇馆之宝。
参考资料:
[此处可添加具体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