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7年至1950年这23年间,琼崖纵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革命斗争,他们长期处于孤立无援、与外界联系中断的状态,却依然顽强战斗,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奇迹。这支英雄部队的创建者冯白驹同志,因其卓越贡献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但令人疑惑的是,这位功勋卓著的革命家在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却未获得军衔,这其中有着怎样的缘由呢?
海南岛解放后,冯白驹同志身兼数职,担任海南岛区委员会书记、海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主任等重要职务,全面负责海南地区的军政事务。需要指出的是,长达23年独立坚持斗争的特殊经历,使冯白驹形成了独特的工作方式和领导风格,这也为后续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由于海南解放时间较晚,广东省(当时海南隶属广东)的土地改革工作是在解放后才全面展开的。当时在土改方针上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以省委第三书记陶铸为代表的干部主张采取激进强硬的土改方式;而以省委第一书记叶剑英为首的干部则倾向于温和渐进的改革方案。冯白驹同志坚定地支持后者的温和土改主张。
经过深入调查后,中央对广东省支持温和土改的领导干部提出了批评,认为他们迷失了方向,并将这些现象定性为地方主义问题。作为支持温和土改的主要领导干部之一,冯白驹同志被当作地方主义的典型代表,不得不作出深刻检讨。这一事件后,冯白驹便不再负责部队的具体工作。
1955年,我国正式实行军衔制度。根据当时的授衔原则,已经离开部队领导岗位的干部不再参与授衔。正是基于这一规定,包括周恩来、邓小平等许多在军事领域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老革命家都未获得军衔。而已经离开军队领导岗位的冯白驹同志,也就自然不在授衔名单之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