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魏国权臣司马昭兵分三路大举进攻蜀汉。当时蜀汉大将姜维在剑阁关成功阻击了魏军主将钟会的主力部队,但另一路魏军在邓艾率领下,以三万精兵冒险穿越阴平险道,出其不意地杀入蜀汉腹地。危急关头,后主刘禅急令诸葛瞻率七万大军迎敌。可惜诸葛瞻虽占据地利,却因军事才能有限,在绵竹之战中惨败于邓艾之手。此战失利导致蜀汉门户洞开,成都危在旦夕。最终刘禅被迫出城投降。蜀汉的覆灭,既因诸葛瞻指挥失当,更因当时朝中已无良将可用。若当时有三位名将坐镇,或许就能扭转战局。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防守名将罗宪。邓艾作为三国后期顶尖将领,能以三万疲惫之师击溃诸葛瞻七万大军,足见其军事才能。当时蜀汉急需一位善守之将来抵御邓艾的凌厉攻势,而罗宪正是这样一位守城专家。在襄樊之战后,刘备为防备东吴,特设永安都督一职。罗宪作为末任永安都督,在蜀汉灭亡后仍坚守城池。当东吴名将陆抗率军来犯时,罗宪以少胜多,坚守半年之久,最终在魏军支援下击退吴军。若由他统领七万大军守卫成都,邓艾恐难轻易得手。
其次要提到的是另一位防守大师王平。在街亭之战中,他力劝马谡不可屯兵山上,可惜未被采纳。诸葛亮去世后,王平接替魏延镇守汉中。面对曹爽十万大军的进攻,他仅以三万守军就成功御敌。王平深谙防守之道,若由他指挥七万精兵对抗邓艾的三万疲军,战局必将改写。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蜀汉最后的支柱姜维。这位原魏国降将深得诸葛亮真传,是蜀汉后期唯一能与邓艾匹敌的将领。在多次北伐中,他与邓艾、钟会等魏国名将交锋,互有胜负。可惜在邓艾偷袭阴平时,姜维正被钟会主力牵制在剑阁,分身乏术。若当时他能及时回援,或许真能力挽狂澜,改变蜀汉覆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