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祖实录》是我研究的起点,我从摄政王多尔衮执政的后期开始阅读,希望能深入了解顺治帝——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位君主。当读到顺治九年(1652年)正月时,发现了一道耐人寻味的诏书。顺治帝在诏书中明确要求:所有奏章必须直接呈递御览,不必再向和硕郑亲王请示;同时规定各地汉官的任命文书,都要先翻译成满文存档,但正式颁发给官员的敕书仍用汉文书写。
这道诏书背后暗藏深意。顺治帝通过这种方式,开始回报那些在皇太极时期和多尔衮摄政时代受到压制的宗室王公。这些王公贝勒重新获得了类似皇太极早期时的权力,可以分管六部事务。特别是当时在宗室中威望最高的郑亲王,更是恢复了部分辅政权力,能够参与国家重大决策。
然而,对顺治帝而言,这种权力分配只是权宜之计。他真正的目标是加强中央集权。因此,在皇位稳固后,他便立即延续了前朝压制宗室势力的政策。先是逐步解除诸王贝勒的部务管理权,随后又将矛头指向手握重权的郑亲王,最终剥夺了他的实权。
在军事方面,郑亲王曾立下赫赫战功:他率军征明,先后攻克中后所、前屯卫、中前所等战略要地;在征讨湖广途中,得知山东曹县被起义军占领,便立即转道平叛,用红衣大炮攻破城池;还收复了湖广四府八州四十四县,并派兵平定贵州五府七县,前后取得六十四场胜利。在这些战役中,共斩杀伪王一人、伪巡抚一人、伪总兵十四人、文武官员四十一人,招降伪总兵一人及其他大小官员六十九人,最终平定湖南。但多尔衮因私心作祟,担心郑亲王会妨碍自己专权,便无故解除了他的辅政职务。直到顺治亲政后,了解到郑亲王始终忠心耿耿,才重新册封他为叔和硕郑亲王,赐予金册金宝。
不过,郑亲王的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比如在顺治十一年(1654年),顺治帝两次提出要出关谒陵,都在郑亲王的极力劝阻下作罢。这些事例表明,即便在权力被削弱后,郑亲王在朝中仍保持着相当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