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放过张辽?揭秘他背后的两大靠山
三国时期,谋士荀彧曾向曹操进言:成就霸业的关键在于人才。即使初期势力弱小,只要招揽到优秀人才,扩张疆土便水到渠成。曹操深以为然,将招贤纳士的重任全权委托给荀彧。这位得力助手不负所托,先后为曹操网罗了钟繇、荀攸、陈群等众多能臣,这些人才后来都成为曹魏集团的中流砥柱。
在曹操的人才体系中,主要有两种招募方式:一是通过引荐,二是亲自招降。比如名将徐晃,原为杨奉部将,于公元196年归顺曹操。张郃、庞德等大将也是通过招降而来,并得到曹操重用。在众多降将中,张辽尤为特殊,他最终成为曹魏五子良将之首。
张辽字文远,早年跟随并州刺史丁原,后辗转效力于何进、董卓。董卓死后,又投奔吕布。直到曹操擒获吕布,张辽才归顺曹魏。这段曲折的仕途经历,为他日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公元198年秋,曹操亲征吕布。他深知要对抗袁绍,必须先除掉这个后患。在攻陷彭城后,曹操将吕布围困在下邳。吕布几次突围均告失败,最狼狈时仅率千余士兵出战,却大败而归。曹操趁机水淹下邳,加上吕布部下叛变,最终吕布、陈宫、高顺、张辽等人被生擒。
面对俘虏,曹操做出了不同处置:吕布因刘备提醒明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而被缢杀;谋士陈宫虽与曹操有旧,但因一心求死终被处决;大将高顺因愚忠吕布也难逃一死。唯独张辽不仅幸免于难,还受到曹操礼遇。
张辽能逃过一劫,主要得益于两大靠山。当曹操欲杀张辽时,刘备立即劝阻: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更令人意外的是,一向高傲的关羽竟跪地为张辽求情。面对两位重要人物的力保,曹操顺水推舟,不仅释放张辽,还封他为中郎将、赐关内侯。刘备、关羽的鼎力相助,成为张辽的第一道护身符。
张辽的第二大靠山是他手中的精锐部队。在吕布麾下时,张辽就以北地太守和鲁相的身份统领着一支独立武装。据《英雄记》记载,他在吕布军中保持相对独立地位。曹操清楚,要收编吕布旧部,张辽这样既有威望又有军事实力的将领是最佳人选。正是这两大因素,让张辽在生死关头转危为安,最终成为曹魏一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