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趣谈】一位被莽字耽误的名将:武艺超群却因性格葬送性命
说起三国猛将,关羽、赵云等名字总会率先浮现脑海。若论哪位名将行事最为憨直,张飞必占一席。不过这位莽张飞实则粗中有细,长坂坡之战就是绝佳例证——当时他仅率少量兵马,却想出在马尾绑柳枝制造尘烟的妙计,配合那声震慑曹军的怒吼,硬是演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三国志》对此有生动记载:张飞当阳桥头一声吼,吓得曹操百万大军不敢前进。
今天我们要说的主角并非张飞,而是曹魏阵营的夏侯渊。这位将领的武艺在三国时期堪称顶尖,可惜性格缺陷让他屡屡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最终连性命都搭了进去。
作为沛国谯县的豪门子弟,夏侯渊与曹操不仅是同乡,更有宗亲关系。史书记载两人私交甚笃,这位虎将也确实重情重义。自曹操起兵之初,夏侯渊便誓死相随,在早期征战中立下汗马功劳。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当时讨伐的多是实力较弱的地方武装,作战更多比拼兵力而非谋略。正是这段时期,夏侯渊虎步关右的威名逐渐传开。
随着曹操势力扩张,战局日趋复杂。面对正规军时,夏侯渊的短板开始暴露。曹操曾多次提醒他:为将者不能只靠蛮力,要懂得智谋取胜。《三国志》中记载了曹操的原话:为将当有怯弱时...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可惜这些金玉良言都被夏侯渊当成了耳旁风。
有趣的是,夏侯渊并非真的愚钝。潼关之战中他展现出的指挥才能令人刮目相看,这场被史家称为虎步关右的经典战役足证其军事天赋。但定军山一役,他却栽在了自己的轻敌冒进上。
当时曹操刚夺取汉中,派夏侯渊镇守要地。刘备率军来攻,双方在定军山对峙整年。老将黄忠按法正之计,每日在关前虚张声势却不进攻。夏侯渊渐渐放松警惕,结果中了调虎离山之计——刘备佯攻吸引守军主力后,突然火袭大营。
按常理,主帅应当坐镇指挥稳定军心。可夏侯渊偏要亲自出马救火,结果被埋伏的黄忠斩杀。主将阵亡导致守军士气崩溃,要塞随即失守。纵观古今名将,无不是运筹帷幄之中,像夏侯渊这样亲赴险境的实在少见。
听闻夏侯渊战死的消息,曹操的反应耐人寻味——他不仅没有震怒,反而立即下令撤出汉中,只留下一声意味深长的叹息。或许这位枭雄早已预见到,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