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历史漫谈
两袖清风这个成语我们都耳熟能详,它专门用来赞美官员的廉洁奉公。在明朝历史上,有一个人与这个成语密不可分,他就是著名的清官于谦。可以说,正是于谦让这个成语流传至今。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首脍炙人口的《入京诗》正是出自于谦之手,诗中生动展现了他清廉自守的为官之道。
当时明朝官场乌烟瘴气,可以用十二个字概括: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皇帝、权贵和宦官王振等人都在京城等着地方官员进贡。各地官员为了升迁,进京时都会携带厚礼。最方便的办法,自然是从百姓身上搜刮。
对大多数官员来说,做个过路财神既能中饱私囊,又能讨好上司,何乐而不为?但于谦却特立独行,坚持空着双手进京。同僚们不是没劝过他,还有人好心传授经验,可这位耿直的官员始终不为所动。正是这份坚持,让后人永远铭记他的铮铮铁骨。
于谦的仕途可谓跌宕起伏。他23岁考中进士,历经宣宗、英宗、代宗三朝更迭。宣宗时期,他随驾平定汉王之乱,获得重用;英宗时却遭人陷害入狱,幸亏百姓和藩王求情才保住性命;代宗继位后,他重获重用,处理朝政井井有条。
可惜好景不长,代宗病重时,为避免国家动荡,在大臣们推动下,被瓦剌俘虏的英宗得以回朝复位。这对曾反对英宗、支持代宗的于谦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于谦虽然深谙官场之道,但更以国家利益为重。他明知接回英宗会危及自身,仍主动向病重的代宗建议迎回英宗。因为他清楚,国不可一日无君,否则必将引发更大动荡。
可惜英宗复辟后,第一件事就是报复政敌。他联合其他大臣,步步紧逼,最终将于谦置于死地。
于谦性格刚直,用人唯贤。对有德有才者,他大力提拔;对庸碌无能之辈,则毫不留情。这让他既赢得敬重,也结下不少仇家。当英宗表现出对于谦的厌恶时,这些政敌便群起攻之,最终让这位忠臣蒙冤而死。
《明史》评价于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虽然生前遭遇不公,但历史最终还了他清白。这位忠义之士,终获后世敬仰。
于谦一生力挽狂澜,拯救大明于危难。可惜生不逢时,遇上昏君当道、贪官横行。在浑浊的官场中,他的清廉正直反成异类。所幸历史是公正的,后人永远铭记这位清官的忠烈与操守。
参考资料:《明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