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草原上的一支强大游牧民族。在匈奴崛起之前,北方草原长期处于部落割据状态,各部落之间征战不断。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于中原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些游牧民族经常在与中原诸侯国的交战中处于下风。
匈奴历史上最著名的领袖冒顿单于改变了这一局面。在他之前,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的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但冒顿单于先后击败了东胡、大月氏等强敌,首次完成了草原的统一,建立了空前强大的匈奴帝国。 在楚汉相争时期,冒顿单于抓住中原内乱的时机,率军南下收复了被秦将蒙恬占领的河套草原。汉朝建立后,匈奴更是在白登地区围困汉高祖刘邦长达七天七夜。这一事件直接导致汉初对匈奴采取守势,甚至不得不通过和亲政策来换取和平,这段屈辱历史让汉朝人刻骨铭心。 直到汉武帝即位时,经过七十年的休养生息,汉朝国力已得到恢复。经过长期准备,汉朝终于开始对匈奴展开反击。不过在汉武帝统治初期,由于窦太后掌握兵权,汉朝仍无力与匈奴正面对抗。 有一次,匈奴又想进犯中原,便派人给汉武帝一封特殊的战书。当汉武帝和大臣们打开战书时都愣住了,因为上面既没有日期也没有具体进攻时间,只写着天心取米四个字。汉武帝召集大臣商议,但无人能解其中含义,只好张榜招贤。 在众多应征者中,一位名叫何塘的修撰官揭榜觐见。他解释道:天代表汉朝,心指中原,米暗喻汉武帝本人。这封战书表明匈奴意图夺取整个天下。汉武帝大怒,何塘却表示有退敌之策。 何塘在天心取米四字上各添一笔,将战书改为未必敢来,然后派人送回匈奴。匈奴单于原以为汉朝会像往常一样进献美女财宝,没想到收到这样强硬的回复。考虑到当时匈奴的实际情况,单于意识到汉朝已有准备,便下令撤军。虽然这个故事不见于正史记载,其真实性存疑,但它生动反映了汉朝国力的强盛,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