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官员等级制度有着独特之处。以亲王爵位为例,清朝实行降等承袭制度:亲王的继承人每传一代,爵位就会自动降一级,从亲王、郡王、贝勒到贝子依次递减,直到爵位最终消失。这种制度让很多人误以为亲王就是清朝最高的官员品级,但实际上,在它之上还有两个更高级别的官职。
首先要说的是铁帽子王。这个有趣的称呼并非指王爷戴的是铁制帽子,而是比喻这个爵位可以世袭罔替——无论传承多少代,都能保持最初的亲王爵位不变。也就是说,所有铁帽子王都是亲王,但并非所有亲王都能获得铁帽子王的殊荣。整个清朝历史中,获封亲王的超过百人,但铁帽子王仅有十二家。那么铁帽子王就是最高级别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铁帽子王之上,还有一个更显赫的职位——摄政王。这是清朝官员体系中的最高等级,真正称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纵观清朝历史,仅有两人获此殊荣。第一位是赫赫有名的多尔衮,他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弟弟,顺治皇帝的亲叔叔。作为清朝入关后的实权人物,多尔衮掌握着生杀大权,权势最盛时,连顺治皇帝都要尊称他皇父摄政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多尔衮当时完全有能力废黜年幼的顺治自立为帝。但考虑到孝庄太后孤儿寡母的处境,这位权倾朝野的王爷最终选择了以摄政王的身份辅政。正因如此,顺治帝在多尔衮生前始终对其言听计从,不敢有丝毫违逆。
第二位摄政王是晚清时期的载沣。作为光绪帝的弟弟、末代皇帝溥仪的生父,载沣获封监国摄政王,成为当时除皇帝外最具实权的人物。对于这位既是摄政王又是生父的载沣,年幼的宣统皇帝自然更加不敢违抗,只能乖乖听从父亲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