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王朝历史中,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晚清时期的历史尤为人们所熟知。晚清重臣左宗棠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习惯——无论面见王爷还是皇帝,他都坚持佩戴墨镜。这一行为曾引来亲王的不满,但左宗棠仅用一句话就让对方无言以对。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左宗棠又说了什么?让我们一探究竟。
左宗棠是晚清时期家喻户晓的名臣,他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更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对清朝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据史料记载,左宗棠于嘉庆十七年(1812年)出生在湖南湘阴,自幼胸怀大志,勤奋好学。然而科举之路屡屡受挫,最终他转而投身军旅。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围攻长沙时,左宗棠加入清军,出人意料地率军击退太平军,一战成名,从此获得朝廷重用。
左宗棠一生最辉煌的功绩当属收复新疆。从同治三年(1864年)到光绪七年(1881年),历时十七年,他先后收复北疆和南疆,为国家领土完整立下汗马功劳。这一壮举使他名垂青史,死后得以入祀昭忠祠。
由于收复新疆的卓越功勋,左宗棠回京后备受慈禧太后宠信,获赐诸多特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始终佩戴墨镜的习惯。这副墨镜既显洋气又带几分滑稽,但左宗棠无论面对何人都不肯摘下。按照常理,官员见到上级应当恭敬有加,但左宗棠连面对王爷时也坚持戴着墨镜。起初,一些王公大臣对此颇有微词,但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了。
一次,久居盛京的华硕亲王进京觐见太后,在军机处偶遇左宗棠。左宗棠虽按礼数行礼,却依然戴着墨镜。华硕亲王心中不悦,但碍于身份不便直接发作,便委婉问道:季翁,您戴着这副黑眼镜,在屋里看得清吗?左宗棠心知肚明,微笑着指着眼镜回答:这是文宗显皇帝御用的眼镜,太后特赏的,看得清!看得清!听闻此言,华硕亲王立即起身赔礼,连称自己失言。
原来,左宗棠在新疆作战时,因当地风沙天气患上严重眼疾。虽经治疗有所好转,但遇风或强光仍会流泪不止。一位外国传教士赠送的墨镜帮他缓解了症状。一次觐见太后时,他摘下墨镜导致眼睛不适流泪。了解原委后,太后不仅特许他佩戴墨镜,还将咸丰帝生前用过的墨镜赐予他。自此,左宗棠成为清朝唯一获准在正式场合佩戴墨镜的官员。
这段历史轶事告诉我们,功勋之臣往往能获得特殊礼遇。左宗棠的墨镜不仅是一件实用物品,更成为其特殊地位的象征。虽然清朝早已覆灭,但这些历史故事仍能给我们以启迪。
参考资料:
《中国往事——讲述清朝》王连升著,山西教育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