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秦始皇子女的姓氏之谜:为何扶苏、胡亥不姓嬴?
关于秦始皇嬴政的子女姓氏问题,一直让很多人感到困惑。明明父亲姓嬴,为什么史书上总把扶苏、胡亥称为公子扶苏、公子胡亥?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古代称谓的奥秘。
一、姓氏的隐与显
实际上,秦始皇的所有子嗣都继承了嬴姓。扶苏的全名是嬴扶苏,胡亥的全名为嬴胡亥。但在古代,直呼其名被视为不敬,尤其是对皇室成员。这就好比现代我们不会直呼领导全名,而是用王总、李主任这样的尊称。
公子这个称谓在当时就相当于现在的皇子。比如《陈涉世家》中记载的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这里的公子就是皇子之意。这种称呼方式既庄重又简洁,类似于清朝用年号康熙、雍正来代指皇帝。
二、历史文献的书写传统
这种省略姓氏的做法并非特例。秦始皇本人在古籍中常被简称为政或秦王政,许多历史名人也都有类似情况。就像现代人习惯把诸葛亮简称为孔明一样,是出于书写和称呼的便利。
有趣的是,扶苏在史籍中还有更简略的称呼——公子苏。这就像我们现在把张小明亲切地叫做小明是一个道理。
三、嬴姓的源流探究
说到嬴姓,还有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秦始皇其实还有个名字叫赵政。这是因为嬴姓源自嬴姓赵氏,与赵国同宗。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中就明确记载过这个别名。
嬴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治水功臣伯益被赐嬴姓,其后人造父因功受封赵城,开创了赵氏。经过世代演变,嬴姓分化出秦、黄、梁等多个姓氏,就像一棵大树分出许多枝丫。
四、误解的由来
现代人之所以会产生扶苏不姓嬴的误解,主要有两个原因:
1. 古代文献遵循称名不称姓的传统
2. 影视作品的演绎强化了这种印象
这就好比如果未来人看到习主席的记载,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不是习近平主席一样,其实是称谓习惯使然。
结语:
历史就像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能看到不同的光彩。扶苏、胡亥的称呼之谜,恰恰反映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姓氏文化和称谓礼仪。下次再看到公子扶苏的记载时,我们就能会心一笑:这位秦朝皇子,其实一直都姓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