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刻”父辈的重逢,把“祭”忆接力下去
迪丽瓦拉
2025-10-07 18:31:39
0

1995年,罗瑾(左)和吴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首次重逢。

2025年,罗瑾之女罗梦(左)与吴旋之女吴建琦(中)、吴建勤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首次相聚。 邓宇轩 摄

□ 本报记者 周娴 樊玉立 吴家俊 邓宇轩 郑玲玲

电影《南京照相馆》的热映,让87年前用生命接力守护“京字第一号证据”的罗瑾与吴旋再次走进大众视野。9月21日,罗瑾的女儿罗梦一家,专程从北京远道而来,与吴旋的女儿吴建琦、吴建勤相约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见面。

30年前,罗瑾与吴旋在纪念馆首次见面。如今,他们的女儿循着父辈的足迹走到了一起。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南京见面,就是想把他们的壮举讲给全世界听!”罗梦说。从1938年开始的生死守护,到1995年的父辈重逢,再到2025年女儿们的首次相聚,一本相册串起几代人的记忆。这不只是对父辈的致敬,更是对历史记忆坚定的传承:让真相永远被看见,让和平永远被守护。

“复刻”父辈30年前的重逢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灰色建筑,在秋阳里静默矗立。这是一个寻常的周日,纪念馆内人流涌动。“你们好,总算见到你们了。”罗梦的声音微微发颤,吴家姐妹快步迎上,三双手紧紧交握,那一握,80年的沧桑、苦难与坚韧,尽在不言中。

1995年6月,当时已年过70的罗瑾,从福建回到南京,与吴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重逢。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留下了珍贵的合影。谜底揭晓迟到了半个多世纪,在这次相见中,罗瑾才知道吴旋是相册的接力守护者,吴旋才知道罗瑾是相册的制作者。

“父亲要是知道我们今天聚在这里,一定非常欣慰。”3位女儿挽着手臂,并肩参观。她们的目光掠过那些雕塑:惊慌奔跑的孩子、痛苦蜷缩的老人,每一尊都是凝固的呼喊。走过万人坑的森森白骨,3位特殊的历史见证者后代沉默驻足,神情凝重。

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厅,当那本著名的“耻”字封面相册复制品出现在视野中时,3人停下脚步。她们看到,封面上的那颗心仿佛仍在滴血,刀锋依旧凌厉。她们伸出手触摸冰凉的展柜玻璃,像是触摸那段屈辱的过往。

1938年,南京华东照相馆的15岁学徒罗瑾冒死保存下16张日军暴行相片,并制作成册。1941年,迫于生计到汪伪交通电讯集训队学习的罗瑾,将相册藏在毗卢寺厕所墙砖的缝隙里,后不翼而飞。同在集训队的吴旋,意外在草丛中发现了它。1946年,吴旋把相册上交给南京临时参议会,后成为审判日本战犯的“京字第一号证据”。

从烽火连天到和平岁月,这本相册承载的,不仅是民族的苦难,更是两个普通人用一生完成的坚守。

在留言簿前,罗梦与吴建琦共同执笔。罗梦写下:“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我们应该常来,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吴建琦说。

在罗瑾和吴旋1995年合影处,3位女儿“复刻”了一张合影。30年光阴飞逝,但“祭”忆在接力。

重走父辈来时路

不久前,罗梦带着全家人第二次观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那份跨越时空的触动,让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带着丈夫、儿子儿媳,一起回南京看看。

估衣廊,是南京市中心的一条小巷,从民国至今,位置基本未变。相册的故事,源起于估衣廊的华东照相馆。9月20日,周六,清晨细雨霏霏,罗梦一家在估衣廊边走边仔细辨认,终于找到“华东照相馆”大致所在地估衣廊10号。罗梦曾经听父亲提起,日军来取照片那天,用刺刀划破了他的棉袄,警告他不要私藏照片。但父亲认为,那些照片,是中国人的血泪,就算拼上性命,也要让后人知道真相。

来到距估衣廊不远的毗卢寺,罗梦在寺门前深吸一口气,她的脚步与80多年前父亲罗瑾的脚步在此重合。

毗卢寺大殿外东侧一隅,一面高墙上镶嵌着一块石碑。碑文记载着罗瑾、吴旋接力守护“京字第一号证据”的简史。罗瑾在毗卢寺发现相册遗失后,惊恐不已,连夜逃离南京。他辗转漂泊,先是在上海浦东三林塘落脚,以经营“上海照相馆”维持生计。上世纪80年代,又从上海迁至福建大田,在那里相继开了两家“上海照相馆”。尽管一辈子漂泊在外,但罗瑾心底那份对故土的眷恋从未改变。

“这一走,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罗梦张开手臂抚摸这面墙,仿佛要通过那些粗砺的砖石,触摸到父亲当年的勇气,作为女儿,她既心痛又自豪,“心痛的是父亲为此付出了一生的代价,自豪的是他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选择了最难却最正确的路。”

超越家族的记忆传承

2015年10月,这16张由罗瑾、吴旋保存的照片作为“南京大屠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在毗卢寺寻访父亲踪迹时,罗梦偶遇一支游学团。“这里就是当年罗瑾藏匿相册的地方”,年轻讲解员的声音清晰有力,“他悄悄将相册藏在厕所墙砖的缝隙里,每天都要偷偷查看是否还在……”这是罗梦第一次在外人的讲述中,了解父亲年轻时的勇敢。她稍稍后退几步,身影渐渐融入人群中。没有人知道,这位普通的银发老人,就是故事主人公最亲的小女儿。但罗梦知道,父亲的故事已在新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今年夏天,吴建琦多了一个新身份——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她不只在家庭聚会上将父亲的往事娓娓道来,还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向来自各地的听众讲述父亲吴旋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守护罪证相册的故事,她希望通过一遍遍的讲述,让历史真相在更多人心中落地生根。

在众多孙辈中,罗瑾最疼爱外孙罗子扬。“其实早在1996年,我就知道了相册的事,”站在估衣廊的街头,罗子扬回忆道,“那时我在福建大田读小学,亲眼看见记者来照相馆采访外公。但当时年纪太小,还不能理解这背后沉甸甸的历史分量。”如今亲身站在这里,回想外公当年为保护相册与日寇周旋的勇气与智谋,他才真切体会到:“阿公做了一件非常伟大的事。”

吴旋与罗瑾分别于1998年和2005年去世。大半辈子异乡漂泊的罗瑾,最终葬回了南京。令人动容的是,他的墓地竟与吴旋相邻。两位曾并肩守护真相的老人,仍以这样的方式“续写”着默契。

两家的后人携手为二老扫墓。她们一起向父辈倾诉:“请放心,我们会把你们的故事告诉全世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午后,阳光破云而出,照亮了墓园,也照亮了她们湿润却坚定的眼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长...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转折点战役,发生在战国时期。这场大战不仅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更深刻改...
原创 秦... 改写后的文本: 马鸣关的黄昏决战 夕阳西下,马鸣关笼罩在一片金红色的余晖中。南陈名将秦彝手握长枪...
原创 从... 改写后的正文: 1981年,日本宫城县著名的座散乱木遗址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业余考古爱好者藤村新...
原创 邢... 《三国演义》中邢道荣的戏份虽然不多,但每次出场都令人印象深刻。这位猛将以雷霆万钧之势,在短短几场戏中...
原创 曹... 曹操死后,那些他强占来的妻妾们,命运反而比明媒正娶的妻妾要好。令人意外的是,曹操的正室夫人们结局大多...
原创 周... 周瑜是三国时期东吴赫赫有名的军事家,他不仅战功卓著,更以过人的才智闻名于世。而他的妻子小乔,则是当时...
原创 为... 诸葛亮与张郃的生死对决:一场改变三国命运的暗战 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张郃的交锋堪称一场充满戏剧性的较...
原创 为... 改写后的正文: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亲自统率一支由陈、蔡、虢、卫等国军队及周王室部队组成的联军,大...
原创 1...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全球性战争。这场持续六年的战争如同一场可怕的飓风,席...
原创 刘... 刘备临终前那句赵子龙不可重用的遗言,表面看似乎是对这位忠心耿耿的义弟有所保留,实则暗藏深意。作为蜀汉...
原创 苏... 让我们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重新梳理这段历史故事: 第一段:国家根基与土地尊严 土地就像是一个国家的命...
原创 曹... 在三国时期,刘备帐下以五虎大将闻名,曹操麾下则有五子良将,而孙权则坐拥江表十二虎臣。《三国志》为每组...
原创 刘... 荆州失守的转折点:谁才是真正的守城之选? 荆州陷落是蜀汉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这座战略要地的丢失不仅让...
原创 九... ♢9月22日历史大事记 ♦ 中国历史上的今天 1937年: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
原创 原...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更迭中,真正从一介布衣逆袭成为开国皇帝的可谓凤毛麟角。其中,汉高祖刘邦与明太...
原创 纣... 公元前1046年,周国大军如潮水般涌向商朝都城朝歌。商纣王伫立在巍峨的城墙上,望着远处遮天蔽日的尘土...
俄罗斯不想当亚洲国家,修改了亚...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的文明认同之路 作为世界上领土最辽阔的国家,俄罗斯如同一幅展开的巨幅画卷,从欧...
原创 灭... 1227年,蒙古大军如狂风般席卷西北地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最终彻底征服了西夏王朝,这个曾经强盛的政权...
原创 程... 1965年初冬的一个上午,西南局建委常务副主任程子华正在办公室批阅文件。窗外寒风呼啸,室内暖气氤氲。...
原创 穆... 【改写后的文本】 关于耶稣是否真实存在的学术争论近年来持续升温。尽管考古发现和古代文献提供了一些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