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坂坡之战是刘备军事生涯中一次重大挫败。在这场生死攸关的战役中,若非赵云拼死相护,刘备险些痛失独子阿斗,这场败仗几乎让刘备家族陷入绝嗣危机。当时刘备的处境可谓命悬一线。那么作为首席军师,诸葛亮在此战中究竟该负多大责任呢?
关于这场战役的责任归属,主流观点多将矛头指向刘备本人。确实,尽管诸葛亮才智超群,但史料记载他曾多次向刘备发出警示。可惜刘备固执己见,最终酿成长坂坡惨败。然而细究历史细节便会发现,诸葛亮在此战中犯下的三个关键性失误,对败局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若非这些失误,刘备或许不会落得如此狼狈的境地。
首要失误:战略判断失准
诸葛亮最大的失策在于对敌我形势的严重误判。当时曹操已基本统一北方,其南下荆州的虎狼之师势不可挡。而荆州方面,刘表新丧,继任者刘琮毫无战意,荆州防务形同虚设。在这种情势下,刘备最明智的选择应是迅速撤离。然而诸葛亮却反常地建议刘备固守襄阳,试图建立防线。
襄阳虽是易守难攻的军事重镇,但在当时的情势下死守无异于自取灭亡。曹操大军压境之际,刘备若强攻襄阳,不仅难以在短期内攻克这座坚城,反而会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即便侥幸占领襄阳,以刘备当时的实力也无力整合荆州各方势力,最终只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局。
次要失误:未制止军民混行
诸葛亮第二个重大疏漏是未能劝阻刘备携民撤退。刘备素以仁德闻名,其爱民如子的美名连益州刘璋都有耳闻。但作为首席谋士,诸葛亮本应从战略高度出发,力劝主公做出更理性的抉择。可惜他不仅没有劝阻,反而推波助澜,致使撤退消息不胫而走。
原本曹军并未察觉百姓动向,刘备完全可以轻装撤离。但经诸葛亮好心宣传,数以万计的百姓拖家带口追随刘备,严重拖慢了行军速度。这种妇人之仁的决策,最终成为导致败局的关键因素之一。
致命失误:临阵分兵求援
最令人费解的是,在战事最危急关头,诸葛亮竟选择离开主力部队,独自前往江夏求援。当时曹军铁骑紧追不舍,刘备带着大批百姓行动迟缓,正是最需要谋士出谋划策之时。作为军师,此刻最该做的是协助主公制定阻击策略,而非舍本逐末地外出求援。
诸葛亮的离队使刘备陷入智囊真空的困境。面对曹军精锐的突袭,缺乏谋士辅佐的刘备仓促应战,最终落得妻离子散、仅以身免的悲惨结局。
历史启示
虽然长坂坡之败的主要责任在刘备,但诸葛亮的三重失误同样难辞其咎。试想若没有这些战略失误,坐拥十万之众的刘备怎会被五千曹军打得丢盔弃甲?这段历史教训提醒我们,即便最杰出的谋士,也可能在关键时刻犯下致命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