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赶到南吉祥寺的时候,发现这是看守人午休的时间。来到山西才晓得,山西人民有一个叫全国同胞都美慕的好习惯,那就是午睡雷打不动。一旦你错过午餐时间想找个地方吃饭,那对不起了,你等着跟晚餐合并一起吃吧!饭店家家关门熄灯,人家都午睡去了。
这不,来到南吉祥寺门口,牌牌上明明白白写着下午开放时间是14点。看到入口挂着一把大铁锁,只是挂着而已并没锁上。但擅自打开门总觉得不大合适,一行人犹豫着要不要等俩小时?虽说门上用粉笔写着文保员联系电话,但人家这是休息时间,打电话明显搅扰他人午睡啊!
南吉祥寺山门
这时候正好有一村民骑电动车路过,看我们还在议论纷纷,他就停下车走上来摘掉锁头热情的说进去看吧!我们立刻千恩万谢,就这么一个摘锁头的动作,人家士生土长的村民就来得更理直气壮!
南吉祥寺位于晋城市陵川县礼义镇平川村,坐北朝南,是晋东南地区著名的古建筑群,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宇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宋天圣八年(1030年)迁至现址重建。因金、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形成了集宋、金、元、明、清多朝代建筑风格于一体的格局。
寺院呈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 (戏楼)、过殿(中央殿)、圆明殿,两侧对称分布钟鼓楼、东西配殿、禅房及夹楼,整体布局严谨,形制壮观。
初见山门,这是过道式的二层戏楼,其五开间的宏大规模规整大气,前廊式结构配以四角抹棱的青石柱,这些粗壮的石柱笔直撑起二楼屋檐,柱身上精美的浮雕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可辨。
过殿
走进空旷的院落,千年的香火早已熄灭,留下不带余温的寂寥。只有我们五双眼睛深情地注视这一千年前的过殿 (1023~1063)。大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其斗拱体系为宋代原构,补间铺作采用45度斜拱(中国现存最早使用该构件的古建实例之一)。斗拱硕大、形制古朴,体现了北宋早期建筑的简约与大气。此刻天空云杂密排,宛若帮你计算它的年岁。
圆明殿
后院圆明殿前的"圆明殿"匾额,上面的三个字斑驳退色,影绰绰仿佛马上要没入时光。这座重修于明清的单檐悬山顶建筑别具韵味。如今虽已殿门紧闭,但精美的雀替、石柱上的腾龙,层叠的斗拱,还都留有金代匠人的行笔刀功技艺。
可惜因文保员不在,所有殿宇都上了锁,不能一窥内部结构。据说寺内一口几千斤重的大钟,侵华日军看中想带回日本,终因份量过重而放弃。而它却在大炼钢铁中变成了铁疙瘩;寺院塑像也被后来的造反派砸烂。今天得以看到这些建筑安在已经是不容易了。
出南吉祥寺直奔相隔两公里的北吉祥寺。同样,门锁着,这次是从里面锁着的。看了看时间觉得午休差不多该结束了,门口已经有人在等候。女儿依照木门上的电话号码打过去很快里面的门门被打开,文保员尚睡眼朦胧。
北吉祥寺坐落于陵川县礼义镇西街村,该寺创建于唐大历五年 (770年),宋、元、明、清历代均有修缮,也是1996年被定位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
北吉祥寺
北吉祥寺建于一座高台之上,山门已经不在,只有一棵老松高高立在旧地。现有前殿、中殿、后殿和东西配殿等房屋66间。一段时期这里曾作为学校,门窗被改动很大。
走进寺院,里面空旷而寂寥,连说话的声音似乎都被放大。我们放轻脚步,查看这静悄悄的千年遗存,它看尽朝代更迭风云变幻,热闹过也寂寞过。
前殿那座来自北宋的原构,仍一派庄严。该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一切还是北宋时的样子,今天的阳光明亮照耀,风动运走,时间正继续向前。
单檐悬山顶的中殿,同样来自北宋,它梁架简洁、建筑手法古朴,保留了较多北宋风格。
殿顶上的琉璃鸱吻、脊刹,虽留下的是清咸丰年间烧造题记,同样也是前朝印记了。
北吉祥寺不但历史悠久,建筑古老,同时在宗教上也曾经拥有非凡的地位。宋太平兴国三年 (978) 的牒文,赋予了北吉祥寺一个极高的地位:泽州32所无名额寺院,都需要依附于北吉祥寺,并悬挂上北吉祥寺的院额。因此,南北吉祥寺被称为北宋双子星!
虽说把南北吉祥寺都游遍了,却没见到一座菩萨雕像,这两处更像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时光总有推残,经年前的挪作他用抹平了它更多的精美,补救就会淡了味道。
刚进南吉祥寺观览之时,随后就见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八九岁的儿子也进来参观,那专注的神情不像只是来打卡的。一路,大家又都去了北吉祥寺。出来才看到,原来这位父亲是带着儿子骑行旅游的。自行车后座两边驮着简易的行囊,孩子敏捷地跨坐到上面,挥挥手继续他们下一程的旅行。临别,那位父亲告诉我们附近还有崔府君庙值得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