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相的荒谬逻辑】1945年东京审判的法庭上,双手沾满鲜血的东条英机竟大言不惭地狡辩:如果中国人不抵抗,就不会有屠杀发生。这番颠倒黑白的言论,将侵略者的暴行归咎于受害者的自卫,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扭曲的战争观。这种受害者有罪论的荒谬思维,至今仍在日本右翼势力中阴魂不散。要揭开这种畸形战争观的根源,我们需要回溯到日本近代化的转折点。
【幕府时代的权力格局】19世纪中叶的日本正处于德川幕府统治的末期。这个被称为江户时代的时期(1603-1868年),名义上由京都的天皇统治,实权却牢牢掌握在江户(今东京)的德川将军手中。全国被划分为数百个藩国,由地方大名管辖。与战国时代群雄割据不同,江户时代的大名更像是幕府的附庸——他们的继承人需要幕府认可,领兵数量受到严格限制。这种虚君实将的政治格局,为日后明治维新的权力重构埋下了伏笔。
【黑船冲击与国门洞开】面对西方列强的东渐,德川幕府效仿清朝实行锁国政策。但1853年7月,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四艘黑色铁甲舰闯入江户湾,用炮口逼迫日本开国。这些被称为黑船的蒸汽战舰,其钢铁身躯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让从未见过蒸汽动力的日本人大为震撼。次年签订的《神奈川条约》,如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南京条约》一样,成为日本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更令日本人震惊的是,他们眼中强大的清帝国,竟在鸦片战争中惨败于西方。
【世界观的重构与转向】这场黑船来航彻底击碎了日本人的传统世界观。千百年来以中国为师的日本,突然发现西方文明才是真正的强者。这种认知颠覆催生了脱亚入欧的思想浪潮:一方面,幕府和各藩开始疯狂引进西方技术;另一方面,对清王朝的敬畏转为轻蔑。长崎出岛的荷兰商馆成为西方知识的窗口,福泽谕吉等知识分子开始宣扬文明开化论。这种心态转变,为日后日本蔑视亚洲邻国、自诩亚洲领袖的优越感埋下种子。
【倒幕运动中的天皇神话】19世纪60年代,西南强藩与幕府的矛盾日益尖锐。萨摩、长州等藩打出尊王攘夷旗号,将沉寂千年的天皇重新推上政治舞台。1867年,15岁的明治天皇在倒幕派支持下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一洗旧弊。随着戊辰战争(1868-1869年)的炮火,德川幕府二百余年的统治土崩瓦解。值得注意的是,倒幕派在战争中刻意神化天皇,将这位少年君主塑造成现人神,这种政治操作对日后军国主义兴起影响深远。
【明治体制的双重性】明治维新后建立的政体充满矛盾:表面是君主立宪,实则天皇大权独揽;号称四民平等,却保留华族特权;引进西方议会制,却用《军人敕谕》确保军队直属天皇。这种和魂洋才的畸形体制,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歧路。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明确规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为日后军部架空文官政府提供了法理依据。
【扩张野心的滋长】完成近代化转型的日本,很快暴露出贪婪的扩张本性。1874年借琉球漂民事件入侵台湾,1879年吞并琉球王国,1894年甲午战争中,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突袭清军运兵船,最终夺取台湾。这些侵略行动中,日本刻意模仿西方列强的殖民手段,却比其师更加残忍。每场胜利都刺激着这个岛国的野心,使其在军国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东条英机等战后的荒谬辩解,正是这种侵略逻辑的必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