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赵云失街亭:诸葛亮的斩与不斩,背后是蜀汉法度与人心的权衡
迪丽瓦拉
2025-10-08 19:03:05
0

街亭之败若换成赵云,诸葛亮是否会“挥泪斩赵云”?这段君臣关系背后藏着超越世俗理解的信任与默契。

建兴六年(228年)春天,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场上,一场关键战役的失败改变了历史走向。马谡失守街亭,导致蜀汉大军全线撤退,北伐功败垂成。

诸葛亮依军法处斩马谡时,泪流满面。《三国志·马良传》记载:“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这便是著名的“挥泪斩马谡”典故。

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一种假设:如果当时守街亭的是赵云而非马谡,且同样战败,诸葛亮是否会“挥泪斩赵云”?这种假设背后,实则是对诸葛亮与赵云特殊关系的探寻。

通过对《资治通鉴》等史料的深入剖析,我们发现诸葛亮与赵云之间存在着三重特殊羁绊,这使“斩赵云”的假设根本不成立。

01 第一重羁绊:政治理念的高度契合——同为蜀汉阵营中的“大局主义者”

要理解诸葛亮与赵云的关系,必须将他们放在刘备集团的人才结构中考量。刘备团队的构成复杂:关羽、张飞是原始股东,从涿郡起兵就跟随;糜竺、孙乾等是早期投资人,在刘备最落魄时加入;而诸葛亮和赵云都属于“中途入伙”的核心成员

《三国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记载:“先主就袁绍,云见于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赵云是在刘备依附袁绍时期(约公元200年)才正0r.ok2e.INfoABC|h3.ke2y.INfoABC|3u.o9es.INfoABC|k6.a1bn.INfoABC|4h.ok2e.INfoABC|式加入的。诸葛亮出山更是晚至公元207年,此时刘备已经46岁,漂泊半生。

这两个“后来者”要想在早已形成派系的刘备集团中立足,本身就面临挑战。诸葛亮作为军师将军,需要落实政令、调度诸将;赵云作为翊军将军,需要严格执行命令、维护军纪。二人在维护刘备集团整体利益方面有着高度一致性。

最为难得的是,赵云与诸葛亮一样,都具有超越一般武将的政治远见。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取得汉中胜利后欲分赐田宅,赵云援引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典故劝谏:“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

这种顾全大局的思维,与诸葛亮《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政治宣言如出一辙。赵云反对分封的观点,与诸葛亮依法治蜀、强化中央集权的方针完全吻合。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七》记载了赵云谏阻分田一事,司马光特意选取这一事件,表明他认识到赵云并非一般武夫,而是具有政治头脑的儒将。这种政治理念的高度契合,构成了诸葛亮与赵云关系的第一重羁绊。

02 第二重羁绊:军事协作的完美配合——北伐战场上的生死相托

诸葛亮与赵云的工作关系格外协调,这在军事行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全面执掌蜀汉军政大权。面对曹魏的巨大压力,诸葛亮于建兴六年(228年)发动第一次北伐。

在这次至关重要的军事行动中,诸葛亮将一项关键任务交给了赵云:在斜谷道佯攻,吸引曹真主力。《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

这是一个极其需要执行力的任务——赵云需要以偏师对抗曹魏主力,为诸葛亮率主力进攻祁山创造机会。虽然后来因马谡失街亭导致北伐失败,但赵云的疑军却成功完成了任务。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一》记载:“亮身率大军攻祁山,戎陈整齐,号令明肃。始,魏以汉昭烈既死,数岁寂然无闻,是以略无备豫;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司马光在这段记载中特别强调蜀军“戎陈整齐,号令明肃”,这实际上间接肯定了赵云作为疑军的成功

更值得玩味的是《云别传》中的一段记载:“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

赵云在撤退过程中亲自断后,保全了部队和物资,展现出极高的职业军事素养。这种临危不乱的表现,赢得了诸葛亮的高度信任。

《资治通鉴》对赵云的评价虽简但精:“云虽严重,而宽厚有度。”这七个字勾勒出一个严谨而不失宽容的将领形象。司马光作为资深政治家,深知这样的将领在战场上的价值。

诸葛亮用兵谨慎,不喜冒险;赵云执行坚决,从不冒进。这种军事风格的互补性,使诸葛亮能够放心地将关键任务交给赵云。正是这种战场上的相互信任,构成了二人关系的第二重羁绊。

03 第三重羁绊:情感共鸣的相互欣赏——超越普通同僚的知己之情

除了公事上的合作,诸葛亮与赵云之间还存在着私人层面的欣赏与尊重。赵云有两个极为可贵的品质:一是有远见卓识,二是不以私利为念。这两点恰恰是诸葛亮最为看重的。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败走当阳长坂,有人传言赵云北投曹操,刘备当即用手戟掷向报告者说:“子龙不弃我走也”。果然不久,赵云怀抱刘备幼子刘禅归来。《云别传》详细记载了这一情节,展现了赵云的忠诚。

更难得的是,赵云在关键时刻总能提出富有战略眼光的建议。赵云反对分封的观点,与诸葛亮依法治蜀、强化中央集权的方针完全吻合。这种政治上的前瞻性,远超一般武将的境界。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推荐政府班底时,提到赵云说:“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虽然没直接举荐赵k4.i3io.INfoABC|3w.a1bn.INfoABC|a8.o5k.INfoABC|b1.ke2y.INfoABC|p4.o9es.INfoABC|云(因赵云当时已年迈且主要担任军事职务),但整个《出师表》的精神与赵云的政治理念完全一致。

赵云于建兴七年(229年)去世后,诸葛亮深感痛惜。彼时蜀汉人才已经凋零殆尽,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等一代名将先后离世,赵云的去世标志着刘备时代最后一位大将的离去。

《资治通鉴》记载赵云去世时,特别提到“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荷国之重,亦见谥;陈祗宠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复得谥云。”司马光特意记载赵云被追谥为顺平侯,表明他对赵云历史地位的重视

诸葛亮失去的不仅是一位优秀将领,更是一位理解自己政治理念的知音。这种超越普通同僚的欣赏,构成了二人关系的第三重羁绊。

《资治通鉴》的定性:司马光笔下诸葛亮与赵云的特殊关系

《资治通鉴》作为编年体通史,对三国历史有着系统性的记载和评价。司马光在记述诸葛亮与赵云关系时,虽着墨不多,但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选择。

首先,司马光肯定了赵云作为将领的才能与品德。在记载箕谷之战时,虽然蜀军总体失利,但特别强调“云敛众固守,不至大败”,这表明赵云在逆境中仍能保持军队秩序。

其次,司马光通过对比手法,暗示诸葛亮与赵云关系的特殊性。在记载马谡失街亭被斩的同时,记载了赵云在箕谷虽败但全军而还。这一对比暗示了诸葛亮执法虽严,但也会区分不同情况。

最重要的是,司马光记载了赵云被追谥为顺平侯的事实。在三国时代,追谥是对臣子功绩的官方认定。赵云能够获得追谥,表明他在蜀汉政权中具有特殊地位。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记载:“是岁,汉征西将军赵云卒。”虽然只有短短八个字,但司马光特意点出赵云的官职和死亡时间,表明他对这一事件的重视。

历史假设解析:为何诸葛亮绝不会“挥泪斩赵云”

回到开头的假设:如果赵云丢失街亭,诸葛亮是否会“挥泪斩赵云”?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明确结论:绝无可能。

第一,赵云根本不会犯下马谡式的错误。赵云一生谨慎,善于防守。《三国志》评价赵云“强挚壮猛”,并比作西汉名将灌婴。他长期担任中护军,负责刘备的安全保卫工作,这种经历培养了他谨慎用兵的习惯。

第二,即使赵云偶尔失利,也不会导致马谡那样的溃败。从箕谷之战的例子可以看出,赵云即使在失利情况下也能保全军队,有序撤退。这种能力是马谡所不具备的。

第三,诸葛亮执法虽严,但区分情况。《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评价赵云“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这种欣赏不会因为一次战役失败而改变。

《资治通鉴》记载诸葛亮斩马谡时说:“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但同样在《资治通鉴》中,我们也看到诸葛亮对李严的处理方式:虽然李严犯下严重错误,也只是废为平民,并未处死。

这说明诸葛亮的执法并非一刀切,而是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对于赵云这样谨慎自律的老将,即使偶尔失利,也更可能得到戴罪立功的机会

清人王复礼在《季汉五志》中评价赵云:“顺平真儒将哉其律己也严。其处事也慎。其作战也勇。其持身也正。集此众长而为完人” 这样的“完人”怎么可能被诸葛亮处死呢?

结语:历史镜像中的君臣之道

诸葛亮与赵云的关系,代表了蜀汉政权中理想型的文武合作:战略家与执行者的完美配合,政治家与军事家的相得益彰。他们的三重羁绊——政治共识、军事协作、情感共鸣,使所谓“挥泪斩赵云”的传说不仅毫无根据,更完全误解了二人关系的实质。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以“资于治道”为目的的史书,通过记载诸葛亮与赵云的关系,向后世统治者展示了一种理想的君臣相处之道:基于共同理念的分工协作,相互尊重又各司其职。

在现实历史中,诸葛亮没有必要“斩赵云”,更不会“挥泪斩赵云”——因为赵云始终是诸葛亮最可信赖的战友之一。历史不能假设,但通过对历史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些超越时空的政治智慧与人性光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蓝玉:从开国猛将到剥皮酷刑的悲剧人生 一、皇亲国戚与沙场战神 蓝玉是明朝开国将领中最年轻的一...
原创 曹... 每当读到曹操赠予关羽赤兔马,我们都会为曹操的爱才之心感叹,也为关羽的忠义所折服。 但是,一个问题也随...
原创 为... 中国历史长河中,汉民族展现出惊人的文化包容力。自西晋以降,普通百姓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安稳度日,他们不会...
原创 宁... 明清易代之际的悲歌:宁靖王朱术桂的忠烈人生 一、乱世中的天潢贵胄 明清鼎革之际,华夏大地陷入前...
曹操斩杀吕布后,为何依然不敢霸... 曹操斩杀吕布后,为何依然不敢霸占貂蝉?因为他发现了貂蝉一个秘密。 貂蝉的下落一直是一个永久的谜团,当...
霍去病当年打下4座城,取了4个... 公元前121年的夏天,河西走廊上尘土飞扬,马蹄声如雷鸣般响彻天际。一个年仅22岁的年轻将军策马驰骋在...
曹操发明一个成语,把“死亡”说... “死”,可以说是中国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最避讳的一个字了。 记得小时候过年,要是无意中说了“死”字...
原创 假... 改写版: 如果庞统没有英年早逝,三国的历史或许会彻底改写。诸葛亮就不必匆忙离开荆州入蜀支援,而是能...
原创 俄... 改写版: 克里米亚半岛坐落在黑海之滨,这里风景如画,气候温暖舒适,长久以来都是人们疗养和度假的理想...
原创 美... 无人机战争启示录:技术革新为何难以打破战场僵局? 俄乌战场上,无人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一个耐人寻味...
原创 武... 唐朝历史中有一段特殊的插曲——女皇时期。这个由武则天开创的武周王朝虽然常被后世归入唐朝纪年,但确实以...
原创 叙... 据莫斯科消息源披露,2025年9月22日巴沙尔·阿萨德在莫斯科自己的公寓中出现呼吸困难、剧烈咳嗽等中...
原创 宋... 说起宋朝,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那句老话,“积贫积弱”,尤其是打仗方面,总是被辽、金、蒙古这些北方邻居揍...
原创 薄... 末代皇帝的跌宕人生:从龙椅到平民 在中国漫长的帝王史中,有两位皇帝格外引人注目:一位是统一六国的秦始...
原创 以... 地中海东岸的双雄博弈:以色列与土耳其的战略角力 在中东这片充满火药味的土地上,两个地区强国正在上演一...
庞统死前喊15字,终于看出刘备... 庞统死前喊15字,终于看出刘备有一巨大缺陷,他和诸葛亮相加也无法兴汉。 为什么庞统作为刘备入川的参谋...
原创 最... 中国男足新帅选拔进入关键阶段 9人候选名单正式揭晓 中国足协自9月5日启动国家队主教练公开选聘工作...
原创 深... 改写后的文本: 公元前218年,地中海世界两大强权——迦太基与罗马之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正式打响。这...
原创 前... 俄罗斯近期频繁挑衅北约成员国引发紧张局势 最近俄罗斯的一系列军事行动让东欧局势骤然升温。9月9日深夜...
原创 首... 中国海军再传捷报!福建舰航母完成重大突破 就在美国众议院代表团结束访华行程不到48小时,中国海军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