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胖妞运-20:中国战略空军的脊梁
说起中国空军的大国重器,200吨级的运-20战略运输机绝对当之无愧。在它问世之前,我国自主研制的运输机还停留在60吨级水平,主力机型是源自苏联技术的运-7、运-8系列。以当时最先进的运-8为例,这款战术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仅61吨,有效载荷20吨,航程5600公里,最高时速662公里。执行远程任务时,常常需要多次中转加油,载重能力也捉襟见肘。显然,这样的性能已无法满足建设战略空军的需求,研制国产大型运输机势在必行。
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最初我国计划通过引进俄制伊尔-76并实现国产化,但俄罗斯拒绝技术转让,甚至在整机采购时多次抬价。这一困境反而激发了自主创新的决心——2007年项目立项,2013年首飞成功,2016年正式服役,这样的中国速度令世界瞩目。服役后的运-20很快与伊尔-76、运-8组成混合编队,在实战任务中表现出色。比如执行塞尔维亚FK-3防空导弹运输任务时,连续飞行上万公里依然稳定可靠。它的问世,使我国运输机研发能力一举跨越到200吨级,彻底告别了不能自主研制大型运输机的历史。
在动力系统方面,运-20经历了三级跳式升级:初期为尽快形成战斗力,采用俄制D-30KP-2发动机,此时最大起飞重量179吨,载重55吨,航程7500公里;换装国产涡扇-18后,最大起飞重量提升至200吨;而最新配备涡扇-20大涵道比发动机的版本,性能实现质的飞跃——最大起飞重量220吨,载重66吨,航程突破8000公里,完全达到设计指标。如今,运-20的综合性能已与美国C-17环球霸王比肩,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顶级战略运输机。
更令人振奋的是,运-20卓越的平台拓展性正在开花结果:以其为基础改装的运油-20加油机已经服役,未来还将衍生出预警机等特种机型,甚至可能发展出更大型号的运输机。随着运-20年产量稳定在两位数以上,老旧的运-8和伊尔-76正逐步退出远程运输任务序列。专家预测,包括运输型、加油型、预警型在内的各型号运-20,总需求量可能达到数百架,届时中国战略空运力量将直追美国。展望未来,随着技术持续升级,或许用不了十年,我们就能看到性能全面对标C-17的新一代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