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汉朝的强悍为何独一无二?
作者|豆包
编辑|豆包
提到中国古代的强大王朝,人们常将汉、唐、明三朝并列,甚至总结出强汉、盛唐、刚明的说法。唐朝被誉为内圣外王,明朝则有天子守国门的美名。然而,若论对外征战与开疆拓土的魄力,唐朝和明朝与汉朝相比,差距悬殊。
一、汉朝的崛起:从积贫积弱到国力鼎盛
汉朝的强大并非一夕之功。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时,国家因秦末战乱和楚汉之争元气大伤,穷困潦倒到什么地步?《史记》记载,皇帝出行连四匹同色的马都凑不齐,大臣们只能坐牛车。面对北方匈奴的挑衅,刘邦亲征却惨败于白登山,靠贿赂单于的妻子才侥幸脱身,最终被迫采取和亲政策以换取和平。
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汉朝积蓄了雄厚国力。到汉武帝时,国库钱粮堆积如山,串钱的绳子腐烂,粮食多到发霉变质。凭借这样的实力,汉武帝发动了对匈奴的全面反击。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屡次重创匈奴,收复河套,远征漠北,成就了封狼居胥的传奇。此外,汉朝还吞并南越、征服朝鲜,并派张骞通西域,将影响力扩展到中亚。
二、贯穿始终的强悍:从武帝到西汉末年
汉朝的强大不仅限于汉武帝一朝。即便在后期,汉军依然所向披靡:
- 汉昭帝时,使者傅介子仅带小队人马便斩杀叛变的楼兰王;冯奉世率部族军攻破莎车国。
- 汉宣帝时,设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南匈奴单于主动归降。
- 汉元帝时,陈汤未经朝廷批准,联合西域兵力灭北匈奴,留下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
- 汉成帝时,面对西域危机,老将陈汤自信断言:一汉敌五胡,汉军必胜!结果果然大胜。
三、唐明的高开低走:难以比肩汉朝
相比之下,唐朝和明朝的强盛未能持久:
1. 唐朝:
- 初期在太宗、高宗时达到巅峰,灭东突厥、高句丽,版图空前。
- 玄宗后期爆发安史之乱,西域精兵内调平叛,吐蕃趁机攻占河西,甚至三次攻入长安。
2. 明朝:
- 朱元璋北伐驱逐蒙古,朱棣五征漠北,收复交趾(越南),郑和下西洋扬威海外。
- 但朱棣死后,明朝迅速收缩,放弃交趾和东北控制权。土木堡之变后,更是一蹶不振,后期连京城周边都遭蒙古劫掠。
四、汉朝为何独树一帜?
1. 尚武精神:汉承战国遗风,民风彪悍,从刘邦亲征到陈汤虽远必诛,敢战之心贯穿始终。
2. 对手差异:匈奴仅是部落联盟,而唐明的对手如突厥、吐蕃、满清等已具备成熟国家体系。
3. 制度优势:汉朝通过中央集权、盐铁专营保障军力;唐因节度使制度酿成安史之乱;明重文轻武,卫所兵制崩溃。
结语
汉朝的强悍是全方位、可持续的,而唐明则如流星划过,盛极而衰。所谓强汉,实至名归;盛唐刚明,终逊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