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历史惊人的相似:巴勒斯坦人的结局,中国史书早已有了清晰的记载
迪丽瓦拉
2025-10-09 13:34:21
0

故土流散,新民迁入

犹太人早年在巴勒斯坦那块地生活得挺稳当,但公元135年罗马帝国镇压他们的起义,把大批人赶走,散到欧洲、北非和中东各地。

罗马人还改了地名,叫这片地方叙利亚巴勒斯坦省,犹太人从此开始了长达一千八百多年的流亡生活。他们在欧洲遭迫害,在北非做生意,在中东抄写经文,始终没忘故土。

阿拉伯人则是从公元7世纪开始逐步迁入这里,当时阿拉伯帝国征服中东,阿拉伯部落陆续来到巴勒斯坦,定居下来,耕种土地,建起村落。到19世纪末,阿拉伯人已经在这里住了上千年,人口占绝大多数。

19世纪末,欧洲反犹浪潮起来了,犹太知识分子搞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想建个属于自己的国家。他们选了巴勒斯坦,因为那是祖先的家园。

从1897年第一次犹太复国主义大会开始,犹太移民陆续过来,买地建房。奥斯曼帝国时期,犹太移民有限,英国托管后移民增加,但阿拉伯人当时占90%以上。犹太人视返回为权利,阿拉伯人觉得这是侵占,本来平静的土地开始生出矛盾。

唐朝那边,类似情况也发生过。公元630年,唐军将领李靖打败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十万突厥部众归降。东突厥人原本是北方游牧民族,隋末唐初强大过一阵子,但被唐朝灭了国。

唐太宗李世民面对这些降民,没赶尽杀绝,而是采用羁縻政策,让他们保留部落结构,在河套地区安家,当成北方屏障,还封赏贵族。突厥人就这样迁入唐境,融入边疆体系。起初看起来挺和谐,唐朝边防稳固了,突厥人也得了实惠。

这两件事的相似,就在于外来群体迁入原有居民区,本土人起初没太排斥。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面对犹太移民,没大规模驱逐,唐朝对突厥降民也宽容安置。

但潜在问题埋下了,土地和权力的分配,总会引发摩擦。犹太复国主义者规划国家时,没把阿拉伯人当回事,唐朝的羁縻也忽略了突厥人对旧势力的怀念。这些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民族融合不是一蹴而就,得小心处理文化差异。

善待外族,反遭叛变

二战期间,犹太难民大批涌入巴勒斯坦,英国托管当局限制移民,但许多人还是进来了。阿拉伯人提供了有限援助,比如分享资源或指引路径,但犹太移民规模扩大,建起武装民兵,购买土地,阿拉伯人觉得家园被分割。

冲突从1936年阿拉伯起义开始,双方争执升级为武装对抗。犹太地下组织炸毁设施,阿拉伯武装袭击定居点,土地上血流成河。

1947年联合国分治计划通过,犹太人占55%土地,阿拉伯人45%,但阿拉伯人反对,觉得不公。1948年以色列建国,阿拉伯联军反击,战争爆发,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

唐朝对突厥的善待,也没换来长久和平。公元639年,突利可汗的弟弟阿史那结社率在中郎将位置上任职,却纠集四十多人,趁李世民出巡九成宫时发动叛乱。

叛军试图刺杀皇帝,但因天气原因失败,被擒获。李世民震怒,下令迁徙突厥部落到漠南,加强监视。但祸根没除,李世民死后,唐高宗继位,突厥人蛰伏多年。

公元682年,阿史那骨咄禄起兵,集结旧部,复兴后突厥汗国,自立为颉跌利施可汗。唐军多次征讨,却因突厥游击战术难以取胜,边境烽火连绵,消耗国力

这里头的相似,太明显了。阿拉伯人接纳犹太难民,却见定居点扩张,引发战争;唐朝封赏突厥贵族,提供官职和土地,结果遭叛乱。犹太复国主义在巴勒斯坦推行制度资本主义,加大移民和资金投入,唐朝的羁縻让突厥人进入军事系统,积累实力。

负面人物如阿史那结社率和骨咄禄,没被美化,他们就是利用善待反咬一口。巴勒斯坦冲突中,以色列扩张定居点,阿拉伯人抵抗;唐朝北方威胁持续,突厥骑兵掠夺村镇。这些事说明,政策宽松得有底线,不然容易养虎为患。

冲突延续,警示后世

巴勒斯坦冲突没停过,1948年后零星袭击频繁,1967年六日战争以色列占领西奈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1973年赎罪日战争埃及反击,1982年黎巴嫩战争以色列入侵贝鲁特

2006年和2023年冲突升级,火箭弹和地面推进造成大量伤亡。巴勒斯坦人要求独立建国,但以色列定居点继续扩展,挤压生活空间。国际社会推动两国方案,但执行难,法国2025年9月22日承认巴勒斯坦国,其他国家跟进,却难解根源问题。

唐朝边境战争也持久,骨咄禄死后,默啜可汗继续侵犯,唐军疲于应对。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他有突厥背景,率混编军队攻占洛阳和长安,叛乱持续八年,削弱唐王朝。

安史之乱骨干中,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少数民族武装力量占大头,总兵力不下十万。唐朝后期,西北军事集团弱于东北,边镇增兵应对后突厥威胁,却助长安禄山个人军事集团壮大。王朝根基动摇,盛世终结。

结局的相似,令人感慨。巴勒斯坦土地上坦克痕迹斑斑,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反复交锋;唐朝北方烽火消耗国力,导致倾颓。负面人物如安禄山,没被美化,他利用胡将信任叛变。历史警示,民族矛盾处理不当,会酿成大祸。中国立场一贯支持巴勒斯坦正义诉求,反对侵占,但和平需双方努力。这些记载不是巧合,而是经验教训,得吸取啊。

总的来说,巴勒斯坦的遭遇和中国史书的突厥故事,教我们别轻信表面和谐,得看长远。农夫救蛇被咬,唐朝善待突厥遭反叛,巴勒斯坦人接纳犹太难民却失家园。历史循环,但咱们能从中学聪明点,避免重蹈覆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毛... 工兵之王王耀南:用地下长城扭转朝鲜战局的传奇将领 美军新战术带来的危机 1951年初,朝鲜战场上...
莫迪政府做局,中俄都在印度栽跟... 印度营商环境引外资诟病,多国企业深陷退出困局 最近《华尔街日报》一篇深度报道揭开了印度商业环境的真...
原创 李... 梁山好汉的海外传奇:三十三位幸存兄弟的圆满归宿 梁山一百零八将的传奇故事并未随着招安而结束。在经...
原创 孙... 三国时期的故事广为人知,但其中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以江东之主孙权为例,他的父亲孙坚去世时,孙权年仅九岁...
原创 卢... 国民党内部原本期待台中市长卢秀燕能接任党主席,并为2028年大选扛大旗,但她的突然退出让局势变得扑朔...
原创 奥... 奥地利外交政策出现180度大转弯:从考虑入约到坚守中立 今年7月,奥地利政府曾高调表态,声称为了应对...
原创 《... 今年夏天,一场以科技为舟、历史为桨的数字科技与文化历史穿越之旅在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精彩启程。全真 ...
清朝汉人由从一品升正一品有多难... 在古代官场,官职头衔的分量远比我们想象中要重得多。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更是身份地位、经济收入和...
原创 张... 【三国第一低调名将:赵云性格转变的真相】 在《三国演义》的众多英雄中,赵云堪称最令人费解的存在。这位...
原创 宫... 中国女篮新帅宫鲁鸣的执教挑战与改革之路 今年2月,68岁的功勋教练宫鲁鸣正式执掌中国女篮教鞭。然而...
原创 张... 【三国五虎将战力之谜:正史与演义中的武将排名玄机】 关于蜀汉五虎大将的争议,核心在于《三国志》与《三...
原创 在... 跨越381年的归乡路:一个家族十代人的寻根之旅 你有多久没回家了?回家的路有多远?对17世纪定居...
原创 毛... 毛主席的错别字背后: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深意 提起伟大领袖毛主席,人们都知道他不仅是卓越的军事家、...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武将排行榜趣谈 民间流传着一句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概括了《三国演义》中十大猛将的排名:一...
原创 许... 《三国第一猛将许褚眼中的五大高手排名》 在曹操麾下众多猛将中,许褚堪称当之无愧的第一勇士。这位身经...
原创 关...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傲气在三国时期可谓人尽皆知。这位红脸长髯的猛将,连与自己同属蜀汉阵营、武艺同样...
原创 就... 古人的寒冬求生记:从杜甫的破被到帝王的椒房 说起古代文人的清贫生活,杜甫绝对是个典型代表。这位诗...
原创 希... 希特勒为何在敦刻尔克叫停?揭秘德军胜利中的隐忧 我从小就是个历史迷,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二战中那个令人费...
原创 为... 刘秀:一个身份拧巴的皇帝与他的特殊谥号 在中国历史上,刘秀创造了一个独特的记录——他是第一位拥有双...
原创 晚... 这些泛黄的晚清老照片,仿佛打开了时光隧道,让我们得以一窥百年前的社会百态。经过现代技术精心上色处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