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各具特色,其中《西游记》适合全年龄段读者,《红楼梦》更受女性读者青睐,而《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则堪称男性读者的必读经典。关于后两部作品,民间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
关于作者身份,一直存在两种说法:一说施耐庵与罗贯中是师徒关系,另一说则认为二人实为同一人。虽然真相难以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水浒传》确实借鉴了不少《三国演义》的经典元素。比如《三国演义》中一位堪比五虎上将的名将,在《水浒传》中却变成了一个连宋江都不如的卑鄙小人。
一、名著间的巧妙传承
虽然两部作品的故事背景完全不同,但若真如传闻所言两位作者存在师承关系,那么作品间的相互借鉴也就不足为奇了。从具体内容来看,《水浒传》确实吸收了不少《三国演义》的人物设定。
以梁山五虎将为例,其设定明显参考了蜀汉五虎将。其中大刀关胜简直就是关羽的翻版,书中这样描述:此人是汉末三国义勇武安王关羽的嫡子孙,名唤关胜。不仅相貌与先祖关羽神似,同样使用青龙偃月刀,人称'大刀关胜'。现任蒲东巡检,怀才不遇。自幼熟读兵书,武艺超群,有万夫不当之勇。这分明就是关羽的现代版再现。
而豹子头林冲作为梁山元老,对梁山发展居功至伟,为何排名却在关胜之后?看看他的形象描写就明白了:头戴青纱抓角头巾,脑后垂着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着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双搭尾龟背银带。脚蹬磕瓜头朝样皁靴,手持折迭纸西川扇。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身材,三十四五岁年纪。这不正是张飞的经典形象吗?再加上那杆丈八蛇矛,关胜与林冲分明就是关羽和张飞的化身。
此外,美髯公朱仝也带着关羽的影子,智多星吴用则颇有诸葛亮的风范,虽然其才智与人品远不及诸葛武侯。更耐人寻味的是,施耐庵还将一位魏国名将也写进了《水浒传》,却给了他完全不同的命运。
二、三国名将的辉煌战绩
《三国演义》以蜀汉视角展开叙事,魏吴两国常被塑造成反派。但客观而言,乱世争霸本无绝对正邪,魏国同样人才辈出,张辽张文远就是其中佼佼者。
以关羽的傲气,能入他法眼的敌将屈指可数,张辽却是个例外。史料记载二人惺惺相惜,堪称知己。在《怀悼朱秦仲总制》中就有谩使张辽说关羽的诗句,《曹孟德许田射鹿》中关羽更是直言: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吾以性命保之。
张辽确实当得起这份敬重。他不仅武艺超群,更以忠义著称。合肥之战中,他率八百精兵大破东吴十万大军,几乎生擒孙权,其勇猛程度丝毫不逊于蜀汉五虎将。
三、水浒小人的卑劣行径
令人费解的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使用张文远这个名字时,却塑造了一个截然相反的形象。这个与宋江同房的押司,被描写成生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的风流人物,却专爱出入烟花之地。他勾搭宋江的外室阎婆惜,事发后又作为证人指控宋江,十足的小人做派。
书中既未交代他的武艺如何,更用小张三这样轻蔑的称呼,足见其地位卑微。奇怪的是,这个陷害梁山首领的卑鄙小人,书中却未明确交代其结局,宋江也未曾报复。或许这是施耐庵给张文远这个名字保留的最后体面,毕竟它与三国名将张辽同名。至于作者要用名将之名塑造如此不堪的角色,个中缘由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