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的诞生与首任党政领导人
1952年,安徽历史上迎来重要时刻——皖南、皖北两个行政公署正式合并,组建新的安徽省,省会定于合肥。有趣的是,合并后的安徽省首任省委书记和省长由同一位革命元老担任,他就是曾希圣。
这位湖南资兴走出的革命家与安徽的缘分,要从解放战争说起。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期间,中共中央就开始筹划两淮解放后的主政人选。次年3月,中共皖北区委成立,时任豫西军区司令员的曾希圣奉调赴任,成为首任皖北区委书记。1952年两区合并后,他顺理成章地成为安徽首任省委书记兼省长。
曾希圣的革命生涯颇具传奇色彩。他1904年生于湖南书香门第,其兄曾中生是红四方面军创始人之一。在兄长影响下,1926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初期,他辗转多地开展兵运工作,1930年进入中央军委担任侦察科长。在红军长征途中,他领导的军委二局为部队提供关键情报,被毛泽东赞誉为红军的眼睛。
抗战时期,曾希圣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负责重庆、成都地区的地下工作。解放战争中,他率部转战华东,先后担任新四军第7师政委、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等职,积累了丰富的两淮地区工作经验。正是这些经历,让他在安徽建省时成为不二人选。
据史料记载,在中央讨论安徽主政人选时,毛泽东特别推荐曾希圣:他跟我说过想在安徽干番事业,我看安徽百姓需要这样的干部。这一提议得到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的一致支持。
主政安徽十年间(1952-1962),曾希圣推动完成多项重大工程:治理淮河、兴修水利,使安徽粮食产量显著提高;发展工业,奠定安徽工业化基础。虽然1962年因农业政策受到批评,但他为安徽发展作出的贡献不可磨灭。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以政工见长的革命家还曾入围1955年上将授衔名单,后因专职地方工作而退出评选。1968年,曾希圣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他用毕生心血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担当,其功绩永远铭刻在安徽发展的史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