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林则徐与晚清风云录】
当林则徐对妻子说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掷地有声的誓言时,这位虎门销烟的英雄已然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面对来势汹汹的鸦片战争,他率领军民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最终成功销毁了荼毒国人的鸦片。然而这场胜利的代价是惨重的——鸦片如同附骨之疽,早已侵蚀了大清王朝的根基。
在腐朽的封建制度下,整个社会陷入令人窒息的麻木状态。随着《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白银外流、国土沦丧,清廷为填补亏空竟变本加厉地盘剥百姓。水深火热中的民众终于揭竿而起,其中规模最大的太平天国运动,虽最终失败,却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1851年,屡试不第的秀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他巧妙地用众生平等的理念击中了封建等级制度的软肋。在广西金田,这个落魄书生向贫苦农民描绘着人人平等的乌托邦:从此不再有贵贱之分,我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起义军势如破竹,鼎盛时期曾占据半壁江山。这要归功于石达开、陈玉成等年轻将领的军事才能。其中陈玉成在安庆保卫战中展现的智慧尤为传奇——当清军放出饿犬试探被困山中的太平军时,这位年仅26岁的将领敏锐识破计谋,故意放生饿犬,使清军误判形势撤围而去。
但这场持续14年的农民起义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逐渐沉溺享乐,滥封两千多个王爷,起义初心早已变质。更致命的是,当清廷联合西方列强的洋枪队发起反攻时,内部分裂的太平天国终在1864年覆灭。
历史的教训发人深省:当统治者固步自封,当权贵们沉迷于血统论的幻梦,当外来鸦片与思想同时侵蚀这个古老国度,变革的惊雷必然在压迫最深重处炸响。太平天国的兴衰史,正是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千古之问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