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突然加税,中国强势回应:贸易博弈背后的暗流涌动 9月初,墨西哥政府突然抛出一项重磅关税政策,计划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自贸伙伴国家大幅提高进口关税,最高涨幅达到惊人的50%。这份关税清单可谓精准打击,几乎涵盖了中国出口墨西哥的所有拳头产品,从汽车、家电到纺织品无一幸免。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贸易壁垒,中国在短短两周内就做出反应。9月25日,中国商务部连发两记回马枪:一方面启动对墨西哥限制措施的贸易投资壁垒调查,另一方面对美墨两国的碧根果发起反倾销调查。这一系列动作向外界传递出明确信号:中国既遵守国际贸易规则,也绝不会忍气吞声。 细看墨西哥的关税清单,其针对性之强令人咋舌。清单详细列出了1371个税号的中国商品,总价值高达520亿美元。这些可不是普通商品,而是中国对墨出口的主力部队。以汽车产业为例,中国品牌在墨西哥市场的占有率已达18.1%,仅比亚迪一家年销量就突破5万辆。如此精准的打击范围,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美国的影子。
业内人士分析,墨西哥此举很可能是为2026年《美墨加协定》审议做准备。美国一直施压墨西哥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这次加税可以视为墨西哥向美国递交的投名状。 中国商务部的反击同样精准有力。调查范围涵盖汽车零部件、纺织品等14大类产品,还翻出了墨西哥近年来的限制黑历史。整个过程严格依据《对外贸易法》相关条款,程序规范透明。商务部还特意留出20天的意见反馈期,既彰显规则意识,又给对方留足台阶。 更耐人寻味的是对碧根果的反倾销调查。调查显示,美墨两国的出口价格明显低于市场正常水平,已对中国相关产业造成冲击。这一顺手牵羊的反制措施,既合理合法,又传递出明确的警告信号。 这场贸易博弈背后,是更深层次的经济角力。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明确指出,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绝不会为外部压力牺牲正当利益。这番表态看似平和,实则字字千钧。 若墨西哥一意孤行实施高关税,后果可能适得其反。墨西哥制造业严重依赖中国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加税势必推高其生产成本。在当前通胀高企的背景下,这无异于自缚手脚。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墨西哥政策的多变性将严重打击投资者信心。无论是中资企业、美欧资本,都会重新评估在墨投资风险。长此以往,墨西哥苦心经营的外商投资环境恐将毁于一旦。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启动调查的同时,还将3家美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名单,3家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这一系列组合拳,展现出中国成熟完善的反制体系和精准的应对策略。 分析人士指出,墨西哥的政策转向绝非偶然。美国推动的北美再工业化战略,核心就是要削弱中国制造的影响力。美国财长甚至公开呼吁加拿大效仿墨西哥对华加税,试图构建贸易包围圈。这种将经济问题政治化的做法,已经超出正常竞争范畴。 在这场大国博弈中,墨西哥试图左右逢源,但中国用行动表明:任何国家想在中美之间走钢丝,都必须三思而行。数据显示,中国是墨西哥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占其进口总额的近20%。如此庞大的贸易体量,绝非轻易可以替代。 当前这场贸易争端,表面看是关税之争,实则是规则与底线之争。中国的回应既有理有据,又留有余地。调查程序本身是制度化的应对方式,为双方都保留了转圜空间。但若墨西哥执意推进加税,中国的反制必将更加有力。 这场博弈的最大意义,在于向世界宣示:在单边主义抬头的今天,中国将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系。中国的回应不是情绪化的对抗,而是通过成熟机制传递明确立场——合作的大门始终敞开,但胁迫的手段绝不接受。 [背景资料] 1. 中国对墨西哥涉华限制措施的贸易壁垒调查(联合早报2025-05-26) 2. 商务部相关调查公告(观察者网202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