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咱聊三国的时候,总爱说刘备的仁德、诸葛亮的智谋、关羽的忠义,可很少有人注意到,刘备临死前还下了一步 “神棋”—— 重用了一个年轻人,愣是把蜀汉当时的两个大难题都给解了。一边替惨死的关羽报了血仇,一边帮诸葛亮除掉了北伐路上的 “拦路虎”,这眼光,真不是一般的毒!今天咱就用唠嗑的语气,好好说说这事儿,看看刘备到底看中了谁,又为啥说这是他最英明的人事安排。
一、关羽死得太冤!刘备急红了眼,倾全国之力要报仇
要聊这事儿,得先从关羽的结局说起。建安二十四年那阵子,关羽可太风光了 —— 襄樊之战,他水淹七军,活捉了于禁,杀了庞德,威震华夏,把曹操吓得都想迁都躲躲风头。那时候谁不觉得,蜀汉拿下荆州、进而北伐,指日可待啊!可谁能想到,盟友孙权竟在背后捅了刀子,偷偷跟曹魏联手,派吕蒙白衣渡江,抄了关羽的后路。
荆州丢了不算,关羽带着残兵往回逃,一路上人心涣散,最后被困在麦城。突围的时候又中了埋伏,被东吴的人活捉了。孙权也够狠,直接下令把关羽杀了,还把脑袋砍下来送给曹操,想嫁祸于人。这消息传到成都,刘备当场就崩不住了 —— 他跟关羽可是桃园结义的兄弟,几十年出生入死,感情比亲兄弟还深。据说刘备哭了好几天,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眼睛都哭肿了,嘴里就念叨着 “要为二弟报仇”。
诸葛亮和赵云这些人都劝他:“现在不是冲动的时候,曹魏才是最大的敌人,要是跟东吴闹僵了,正中曹操下怀啊!” 可刘备那时候已经急红了眼,根本听不进去。他心里想的是,二弟为了蜀汉出生入死,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这仇要是不报,他这个大哥还有啥脸面见兄弟们?于是不顾众人劝阻,执意要倾全国之力东征东吴,就是要把杀害关羽的凶手揪出来,给二弟一个交代。
可问题来了 —— 关羽是蜀汉的 “五虎上将” 之首,武艺高强,经验丰富,他都栽了,谁能扛起复仇的大旗呢?蜀汉当时能打的老将不少,比如赵云、黄忠,可赵云反对东征,黄忠年纪也大了,而且刘备心里清楚,报仇这事儿,不光要能打,还得有那份 “恨”—— 得跟关羽有感情,能体会到这份血海深仇,才会拼尽全力。就在这时候,刘备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年轻的将领,就是关羽的次子,关兴。
二、刘备病榻前力排众议,把伐吴先锋的位置给了关兴
关兴那时候还不到二十岁,跟他爹关羽比起来,名气差远了。可刘备为啥偏偏看中他呢?首先,关兴是关羽的亲儿子,身上流着关家的血,这份仇恨,他比谁都深。从小他就跟着关羽学武艺,刀枪剑戟样样精通,尤其是枪法,跟他爹的刀法一样厉害,而且这孩子胆子大,有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颇有乃父之风。
其次,刘备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 他知道,蜀汉要想长久,光靠老一辈的将领不行,得培养年轻人。关兴不光是关羽的儿子,更是蜀汉未来的希望。要是能让他在复仇之战中立下战功,既能给关羽报仇,又能让他快速成长起来,成为蜀汉的新一代将领,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可当时不少人反对,说:“关兴太年轻了,没打过什么大仗,让他当先锋,万一输了,不光报不了仇,还会影响士气啊!” 刘备却力排众议,在病榻前把关兴叫到跟前,握着他的手说:“我知道你爹的仇,你比谁都想报。现在我把伐吴先锋的位置给你,你要是能替你爹报仇,不光是你关家的荣耀,也是咱们蜀汉的荣耀!”
关兴当时就跪下了,眼泪直流,对刘备说:“陛下放心,我要是不能亲手杀了杀害我爹的凶手,就提头来见您!” 就这样,关兴带着刘备的期望,带着对父亲的思念,踏上了东征的战场。谁也没想到,这个年轻的将领,一上战场就跟开了挂似的,愣是打出了一片天地。
三、关兴战场封神!亲手斩杀潘璋,夺回青龙偃月刀
东征的战场上,东吴的将领一开始根本没把关兴放在眼里,觉得他就是个 “靠着爹的名气混饭吃的毛头小子”。可关兴一出手,就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他每次打仗都冲在最前面,手持长枪,所向披靡,东吴的士兵见了他就跟见了关羽似的,吓得腿都软了。最解气的一场仗,就是他跟潘璋的对决。潘璋就是当年活捉关羽的凶手之一,还抢了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整天拿着这把刀在阵前耀武扬威,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杀了关羽。关兴早就听说了这事儿,心里恨得牙痒痒,发誓一定要杀了潘璋,夺回父亲的刀。
有一次两军对阵,潘璋又拿着青龙偃月刀出来叫嚣,关兴一看,眼睛都红了,提着长枪就冲了上去。潘璋一开始还想跟关兴过几招,可没打几个回合,就被关兴的枪法逼得节节败退。潘璋心里慌了,赶紧拍马就逃,关兴哪能放过他,在后面紧追不舍。两人一追一逃,跑到了一个山谷里,天也黑了。潘璋躲在一个老百姓家里,以为关兴找不到他了,还想喘口气。可没想到,关兴顺着马蹄印也找到了这个村子。半夜里,关兴摸到老百姓家的窗外,正好听见潘璋在屋里跟人喝酒,还吹嘘自己杀了关羽,抢了青龙偃月刀。
关兴当时就忍不住了,一脚踹开房门冲了进去。潘璋吓得酒都醒了,赶紧拿起青龙偃月刀想反抗,可关兴根本不给他机会,长枪一挑,就把他的刀打落在地,然后手起枪落,把潘璋斩于马下(哦不对,当时是在屋里,应该是斩于地上)。杀了潘璋后,关兴拿起父亲的青龙偃月刀,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对着刀说:“爹,我替您报仇了!”这事儿传到刘备耳朵里,刘备激动得老泪纵横,说:“我就知道,关兴这孩子没让我失望!二弟,你的仇终于报了!” 而东吴那边,听说潘璋被关兴杀了,还夺回了青龙偃月刀,士气一下子就低落了不少,再也不敢小瞧这个年轻的将领了。
四、帮诸葛亮除心病!关兴联手魏延,木门道斩张郃
关兴的本事,不光体现在报私仇上,还帮诸葛亮解决了一个大麻烦。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最怕的就是曹魏的名将张郃。张郃这人名气不如关羽、张飞,可本事不小,尤其擅长打硬仗,而且特别能熬 —— 等蜀汉的五虎上将一个个都没了,张郃就成了曹魏的 “顶梁柱”,每次诸葛亮北伐,他都出来捣乱,好几次都让诸葛亮的计划泡汤了。建兴六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本来打得挺顺利,可没想到粮草跟不上了,没办法,只能撤军。张郃一看诸葛亮要撤,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就主动请命,率军追击。诸葛亮早就料到张郃会来,就在木门道设下了埋伏,还特意安排关兴和魏延担任断后。
诸葛亮为啥选这俩人呢?因为魏延武艺高强,经验丰富,而关兴年轻勇猛,两人配合起来,一老一少,一稳一冲,正好能对付张郃。果然,张郃带着大军追进了木门道,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山上的蜀兵就往下扔石头、射箭,把曹魏的军队堵在了山谷里。张郃知道中了埋伏,赶紧想撤军,可关兴和魏延早就等着他了。魏延先冲上去跟张郃打了几个回合,然后假装打不过,拍马就逃。张郃以为魏延怕了他,赶紧在后面追,结果刚追了没几步,关兴又从旁边冲了出来,对着张郃就打。就这样,魏延和关兴你打一阵、我退一阵,把张郃耍得团团转,最后把他引到了埋伏圈的最深处。
等张郃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已经晚了 —— 山上的箭像下雨一样射下来,张郃躲闪不及,被乱箭射中,当场就死了。张郃一死,曹魏的军队群龙无首,一下子就乱了,蜀军趁机杀了不少敌人,顺利撤回了汉中。诸葛亮得知张郃被斩的消息,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笑着说:“张郃一死,北伐路上就少了一个大麻烦,关兴这孩子,真是帮了我大忙啊!” 要知道,之前诸葛亮为了对付张郃,费了不少心思,现在关兴联手魏延,轻轻松松就把这个 “拦路虎” 给除了,能不让诸葛亮高兴吗?
五、天妒英才!关兴英年早逝,蜀汉少了一个顶梁柱
可谁能想到,这么厉害的一个年轻将领,却没能活太久。关兴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成了蜀汉的重要将领,可就在他最风光的时候,却得了一场重病,不管太医怎么治,都没治好,最后年仅二十几岁就去世了。消息传来,诸葛亮当场就哭了,说:“天妒英才啊!关兴要是能多活几年,北伐大业说不定就能成了!” 刘备要是泉下有知,恐怕也会觉得可惜 —— 他亲手培养起来的未来之星,就这么没了。要是关兴能多活十年,蜀汉的将星就不会那么凋零,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也能有个靠谱的帮手,说不定蜀汉的国运都会不一样。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关兴英年早逝,但他这短短几年的战绩,已经足够辉煌了 —— 替父亲关羽报了血仇,帮诸葛亮除了张郃这个心病,还为蜀汉立下了不少战功,也算是没辜负刘备的期望。而刘备临死前重用关兴的这个决定,也成了他一生中最英明的人事安排之一。咱现在回头看这段历史,不得不佩服刘备的眼光。他不光看得到关兴的武艺,更看得到他的忠义和潜力,在所有人都不看好关兴的时候,力排众议把重任交给了他,最后还真就成了。这事儿也告诉咱,看人不能只看表面,也不能只看年纪,只要有真本事、有担当,年轻人照样能扛起大任。
三国那个年代,英雄辈出,可像刘备这样有识人眼光、关兴这样有忠义担当的人,才是真正撑起蜀汉的脊梁。虽然蜀汉最后还是亡了,但这段故事,却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成了三国历史里一段让人又解气又可惜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