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5日,95岁的德米特里·亚佐夫在莫斯科去世,消息传出后震动了克里姆林宫,连俄罗斯总统普京也亲自向其家人表示了慰问。亚佐夫,这个名字或许并不为大多数人熟悉,但他却是苏联历史上最后一位获得元帅军衔的军人。
他的离世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苏联曾经的辉煌与争议、它那标志性的镰刀锤子旗帜已经成为历史,而作为最后一位元帅的亚佐夫,也随之步入了历史的尘埃。然而,这位曾亲历二战、面对古巴导弹危机时直面美国核威胁的老兵,临终时留下的并非对过去荣光的怀念,而是充满警示的言辞。亚佐夫在临终前通过录音要求在去世后公开,他的话语简直震撼人心,他向普京提议:俄罗斯应该多向中国学习,走“中国道路”。
这一段话语,显然不只是政治上的建议,也不是简单的地缘政治讨论。亚佐夫这一生见证了苏联从巅峰到崩溃的全过程,他的建议,正是一个亲历者对国家未来的深刻反思。
要理解亚佐夫的这一建议,我们需要了解他的背景。亚佐夫可不是一位只会在办公室里说话的政客,而是一位战斗中的军人。1941年,他年仅17岁便谎报年龄参军,投入了惨烈的苏德战争,甚至在列宁格勒的严寒中拼搏,鲜血与意志捍卫了自己的祖国。战后,他一路从连长、团长、师长做到远东军区司令,履历中充满了军人的刚毅与忠诚。
到了1987年,亚佐夫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事件——德国青年鲁斯特驾驶飞机降落在红场——被戈尔巴乔夫提拔为苏联国防部长。当时苏联已经走到了风雨飘摇的边缘,亚佐夫作为一名坚定的军人,无法容忍国家的失控。
在1989年,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改革,试图进行政治改革,开放言论、引入民主化。然而,这一改革最终导致了政治上的动荡和国家的解体。看到国家分裂,亚佐夫在1991年发起了“八一九事件”,与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等人组成紧急状态委员会,试图通过政变挽救即将崩溃的苏联。然而,政变失败后,亚佐夫被捕,成为阶下囚。
1994年,俄罗斯国家杜马赦免了他,他才重获自由。虽然在叶利钦时代亚佐夫被边缘化,但普京上台后重新给予了他应有的尊重,并为他授勋,称他为“杰出的军事指挥官”。
这一生的跌宕起伏使得亚佐夫的眼光非常独到,尤其是在看到中国改革成功后,他的内心触动深刻。20世纪80年代,苏联和中国都面临改革的关键时刻。苏联选择了戈尔巴乔夫式的政治改革,推行公开性和民主化,但这一切却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而中国选择了不同的路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步改革,逐步推行市场机制的同时保持政治稳定,最终实现了经济腾飞。
亚佐夫的“学习中国”,并非指要俄罗斯完全模仿中国的政治体制,而是要从中国的实用主义中汲取经验。他强调,国家要强大,必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同时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这种实用主义精神,对于经历了苏联解体的亚佐夫来说,具有无比的吸引力。
亚佐夫的建议,在某种程度上是在问普京:俄罗斯是否真的在学习中国?普京执政后确实恢复了中央权威,打击了寡头势力,但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仍然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缺乏像中国那样强大的制造业基础。这一经济结构的弱点,使得俄罗斯在面对国际压力时显得脆弱,特别是在能源价格波动和西方制裁的冲击下,俄罗斯的经济表现不尽如人意。
与中国不同,俄罗斯在许多方面更倾向于依靠军事手段和地缘博弈来展示大国地位,而不是像中国一样,依托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取得国际尊重。从车臣战争到克里米亚事件,再到乌克兰危机,俄罗斯的许多外交政策始终围绕着军事冲突和地缘政治展开,而中国则更注重通过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实现国家崛起。
亚佐夫的临终之言,实际上是在提醒俄罗斯:如果没有强大的、可持续的经济基础,单凭军事力量,最终是无法维持大国地位的。苏联的崩溃已经给了我们一个警示,而俄罗斯是否能避免重蹈覆辙,取决于它是否能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